糖油饼、栖流所和公社大楼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每次去单位附近的北京风味餐厅,糖油饼是必点的,不过据说北京最好吃的糖油饼在黑窑厂。


最近,偶然在网络上翻到一本介绍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的小书《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下称选编),其中有一部分介绍“糖饼行”。难道这“糖饼行”就是炸糖油饼的吗?


经过查资料,原来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时,将一批河北、山西、江南匠人迁徙到北京,带来了精制糕点的技艺。那时,北京的糕点业被称“糖饼行”,而非“炸油饼”的。


“糖饼行”分为南北两案,南案主要是在京的江浙糕点商开设的南果铺,制售江南糕点;北案又称京案,主要是京城、通州、保定的糕点商开设的京果铺,制售京式糕点。清朝康熙年间,由南案、京案糖饼商建立了北京的“糖饼行行会”,行会公所就设立在了广渠门内栖流所的马神庙。

《选编》中记录了清道光二十八年《糖饼行雷祖圣会碑》的碑文,“我江南糖饼行,在京贸易已久,所(有)铺户柜案人等,向于康熙年间,即在沙窝门内道左之马神庙,捐助银两,并置坟地,为供奉香火之费。内敬祀雷祖大帝,每届会期,恭诣庙所拈香,以昭诚恪,而酬灵贶所。”


根据《选编》作者在书中说明的,1961年他在调查这些会馆碑刻的时候,在广渠门内栖流所三号的糖饼行公所旧址里还有十通相关的石碑,但是到了1980年该书出版的时候,这些石碑已经不复存在。不得不说,真是可惜!


那广渠门内栖流所三号又在哪里呢?栖流所在清代是官方开办的“收容站”,专门“安插贫病无依之人”,后来成为地名。在1958年出版的《北京市街巷名称录》中还有记录,在榄杆市和广渠门之间,安化寺的北侧。



出于好奇心,某天中午我有专门去寻访了“栖流所”。当然,在北京城的城市建设大潮下,栖流所连地名都已经无从寻找。根据网友的指点,指出栖流所就应该是现今广渠门内地铁站附近。不过,在地铁站附近我问起一位仍旧抽“烟袋锅子”的老爷子,他说他从60年代初来到此地,就没听说过“栖流所”,只知道现在地铁站北侧叫做“吊死鬼大坑”。


这样的对话,颇有些失望,我只能悻悻地离开。不过转身之际,背后一栋形制古朴老旧的九层大楼映入眼帘。。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作为3座公社大楼之一的安化楼作为样板工程在北京动工。它是“城市人民公社居民住宅”,有着北京最早的“社区会所”,是当时北京最高的摩天大楼。



看着安化楼斑驳的墙皮,破碎的窗户,不禁令人感慨。古代官方的“收容站”,近代的“吊死鬼大坑”乱葬岗子,,就这么巧合地交汇在了一起,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安排。


又扯远了,还是让我们回到糖油饼吧。糖油饼算北京的传统小吃吗?翻看了张次溪著的《人民首都的天桥》、成善卿著的《天桥史话》,其中关于小吃部分的介绍里,都没有糖油饼的身影。不知道哪位朋友能告诉我答案。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