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沿河】之七:豆浆油饼,光阴里的故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点击上方可订阅哦!

文/  席  宁




豆浆油饼

沿河,顾名思义,沿着大河而起的县城,这条大河,就是乌江,沿河因乌江得名,傍乌江而兴。公元599年,置务川县以来迄今已有1390多年的历史,是“古思州”的所在地,境内崇山峻岭、溪河深邃、沟壑纵横。乌江穿流于群山峡谷之中,千姿百态,奇丽壮观,传统典型的山地渔猎农耕文明,厚重深远的土家民族文化沉淀,孕育了沿河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记忆里,那些曾经走过的岁月,渐渐淡去痕迹。但有些事,有些情感,有些味道,虽然模糊,但常常在记忆深处萦绕,甚至定格成画面。静心回想,那些熟悉、真切、美好的往事,一起涌上心头,成为记忆的美好。


豆浆油饼

豆浆油饼,这个沿河人“别出心裁”弄出来的美食,它在武陵山区乃至整个中国,都堪称一绝。它虽然没有豆浆油条这个大众化的美食那样闻名,但于我们土家人来说,却饱含着温馨可人,暖人心窝的特殊情感。我一直在想,我们土家人这些独特的令人眩目的吃喝,是大自然给我们专门的馈赠呢,还是土家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德善之举和乌江开放包容的生动体现?

每一座城市的醒来,都是从早餐的叫卖声中开始。记忆中的沿河老城,是一个不足三万人的小县城,青石铺就的长巷,江边的吊脚楼,汽笛的轰鸣,繁华的码头,各式各样的小吃吆喝声充斥在街头巷尾,形成繁华喧闹的小城氛围。

要吃地道的豆浆油饼,那王家朝门的朱家非去不可。但在计划经济年代,吃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浆加上两个油饼,必须是到国营饭店花上三分钱加二两粮票。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早餐的标配。把一碗豆浆端过来,夹上两个油饼放进去,只听到碗里发出“嗞嗞嗞”的响声,喝一口豆浆,再咬一口金黄酥脆的油饼,几口下肚,浑身舒坦。

豆浆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但油饼的制作工艺却是一门绝技,除了我们沿河,其他地方绝无仅有,我身边一些走南闯北的“吃货”都说在其他地方没有发现豆浆油饼。在我看来,豆浆配油条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但是,把豆浆和油饼进行组合,这样独特的吃法可能算得上沿河土家先民的独创。



豆浆油饼

在大半个中国,传统早餐是豆浆配油条,据说豆浆油条这个小吃还与一则历史人物扯上了关系,说豆浆油条是人们为了发泄对秦桧的愤怒,把灰面面团捏成秦桧和王氏的模样,放到油锅里去煎,再拿到豆浆里泡。谁知一吃,味道不错,加上价格便宜,时间一久,豆浆油条便成了人们喜欢的美食。

那我们土家人的“豆浆油饼”又蕴含着什么传说呢?为此,我寻访了几家做“豆浆油饼”的老字号,他们除了会这门独特的手艺外,也说不出个来龙去脉。我想,土家人除了淳朴善良、勤劳勇敢之外,还善于创新,在豆浆油条的基础上,原创了“油饼”的制作技艺。

为了解“土家油饼”的制作技艺,我特意来到县城河东王家朝门的朱家油饼铺子,他们从事“豆浆油饼”有几十年的时间了。老朱告诉我,解放以前,是县城坪上的董家人专门经营豆浆油饼,那个时候叫做“馅子饼”。解放以后,董家的这门手艺传给了当时在国营饭店上班的老朱。市场经济以后,老朱就开始自谋营生,做起了豆浆油饼生意,因得了董家的真传,所以,一开始经营,生意就十分的火爆。时至今日,在外工作的沿河人一回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到王家朝门的老朱家吃豆浆油饼,意犹未尽时,再买上几十百把个油饼,密封好带走,一两个月内,酥脆香软的味道一点儿不变。不管是在北京、上海,还是重庆、贵阳,家乡的味道够他们享用好一阵子。

关于油饼的制作,老朱告诉我,制作油饼,工序是比较复杂的,头一晚上要把面粉挼好,面粉要选筋道最好的,同时要挑选猪的“水油”,清理干净剁成末,然后,把挼熟的面团摊在面板上,把“水油末”均匀的抹在摊开的面皮上,再撒上一点盐和花椒粉,再把面皮慢慢地卷起来,就像一根“火箭筒”,再用手把“火箭筒”一个一个地掐下来放在面板上。天刚亮,客人就来了,锅里的菜油也煎好了。把一个个像卷心一样的面团用两手轻轻一捏,再放进油锅里炸。一会儿,一个个金黄色的饼子就浮出油面,再用夹子夹起来放进冒着热气的豆浆里,滚烫的豆浆和炙热的油饼相撞,顿时发出“嗞嗞嗞”的声音,单听这美妙的声音,顿时觉得胃口大开,喝一口豆浆,清香充满整个唇齿,咬一口油饼,香软酥脆的口感满是惬意,温暖了全身。




豆浆油饼

现在,县城王家朝门一带已经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朱也因年龄大了,不再卖豆浆油饼。但老朱说,他已把这门独特的技艺传授于人,掌握这一独特技艺已后继有人。县城东西两岸现在都有卖“豆浆油饼”的店铺,味道也很不错,这门沿河人独创的豆浆配油饼的技艺,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亡,反而会经过岁月沉淀,历久弥香。

现在,人们每天沉浸在繁杂的公务中,奔走在干事创业的路上,日子越来越匆忙。生活似乎少了些感悟,多了些直白。如果你能静下心来,躲在悠长的巷子里吃一回豆浆油饼,那“嗞嗞嗞”的响声,仿若琴弦,流淌着光阴的故事,让你感觉那是一首包裹着浓浓乡愁的曲子,此时的豆浆油饼,已俨然成为记忆里的一段美好,生命里的一种风景。


(本期图片由:田茂昌、谢启长、席芬芳提供) 

审:张玉军 

编:席芬芳

杨  清

付  根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