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润成杯”樵山杏林“征文选登 之 :深耕杏林 守护一方百姓安康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4-23 18:04:32


深耕杏林 守护一方百姓安康

——记原西樵太平卫生院骨科医生李有辉

 

刘凯平

英国著名文学家罗·路·史蒂文森曾经说过:“医生是我们文明世界的精华。”原西樵太平卫生院骨科医生李有辉正是这些“精华”中的一个缩影。从医42年来,他始终把解除患者的病痛当成使命,视患者为朋友真诚以待,把患者的康复当成自己的快乐源泉。正是这种永葆医者心、常怀进取心、不忘赤子心的执着追求,让他的青春焕发出了绚丽的光彩。

坚定从医 以实立身

时间回转到1958年。,政府先后将南海县的个体医生和私营药铺组织起来,以公社、大队所在地命名成立了联合诊疗所,再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将联合诊疗所改建为相应的卫生院。当时,“麻疹”突然在珠三角地区暴发流行,医生严重短缺,政府决定在学校和农村挑选一批青年人出来,经过正规培训,及时充实医人员队伍,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李有辉是幸运的。“这要真心感谢西樵文化馆的负责人苏胜年、学校的廖铮老师以及我的家人,是他们让我坚定信心,走上了从医路。”19593月,还在太平农业中学读书的20岁出头的李有辉,经老师举荐,并征得家人支持,成为学校唯一的一名代表参加了在广东省南海实验卫生院(现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的前身)举办的为期半年的药检班学习。

进入封闭式的专业学习,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李有辉来说,无疑是高强度的、也是高难度的。目睹整天穿梭忙碌的医生,联想起乡下的“麻疹”患者,他强烈的意识到穿上白大褂不仅是一种身份的骄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于是,怀着发自内心对从医事业的热爱,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精神坚持了下来。

“培训班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员们通过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明确,效果也非常不错!”在李有辉看来,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月时间,却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作为一名医生,动手比动口更重要。对待工作,就必须在“精”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

紧随恩师 勤学不辍

学习归来,李有辉正式成为西樵公社卫生院(现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的前身)的一员,先后在化验(大小便常规和血常规)、西药仓管、收费、注射、配方等岗位工作过。195910月,卫生院领导看到骨科医生陆绵的求诊伤者特别的多,每天上班都忙不过来,专门安排李有辉过去帮手。

李有辉有些忐忑。毕竟,这是跟自己所学过的药检知识完全“不对口”的一个科,搞不好,会帮倒忙、遭人骂。好在,他年轻,好学,又听话;陆医生更是不嫌外,够实诚,给了他从零开始的勇气与信心。

在陆医生的悉心指导下,李有辉专心工作,还购买了方剂学、骨伤科等专业书籍,把平时打牌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卫生院上课从不缺席,专家讲座认真记录,碰到自己吃不准的东西及时问询陆医生……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他克服了文化水平低、没有专科经验、杂务繁事多等困难,很快掌握了横型骨折、斜型骨折、粉碎性骨折的诊治方法,成为陆医生的得力助手,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赖与肯定。

“我就爱向陆医生偷师,也在处方和病历里刨根。”聊起往事,李有辉高兴的说,“为患者抓药、按摩或者帮忙接骨头、夹竹板,我都用心记住每种中药的功效以及正骨办法;求诊者拿着处方和病历问我,我特别留意其中的诊断意见。”一朝一夕,李有辉在严谨细致的工作中收获了财富,逐渐丰满了羽翼、磨尖了锋刃。

能让更多的村民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李有辉最大的心愿。最后为何选定了骨科,他笑了:“我与陆医生的如期而遇也许是一种美丽的缘分。

妙手丹心 大医精诚

岁月的流逝会让人不断成熟、成长。在与陆医生的共处中,李有辉对“丹心仁术”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边工作边学习,随身带着小本本,一有机会就虚心向乡村土郎中学习各种草药偏方,其中编写的“蛇咬伤、生肌祛风烂脚板底、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病症的治疗方法,曾有效解决了很多村民的伤痛。

 

经过近6年的淬炼,李有辉成长为可独当一面的能手,19658月正式“出师”,下调太平卫生院。

开始坐诊,骨伤患者都“欺负”李有辉年轻,情愿去西樵公社卫生院也不找他。他没有气馁,积极扮演一职多能的角色,协助做好检验、打针、抓药等工作。

“李医生回来上班了?太好啦。快帮我看看小外甥的情况吧!”一天,同住太平凤巢村的邓姨一眼认出李有辉,既惊又喜。她那调皮的小外甥刚刚玩木板车时摔伤了左小腿。

“是胫骨斜形骨折。必须马上复位,再敷药用夹板固定!”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李有辉很快下了定论。

3个星期后,邓姨的小外甥回到广州市郊住家。家人不放心,专门带他去广州大医院拍X光片,结果复位准确、愈合良好,医生、家属齐声赞叹李有辉医术精湛。

佳音传千里。不久,太平卫生院的骨科”赢得好口碑,如一块强力的磁铁,吸引着南庄、九江、顺德、三水甚至是港澳的患者纷至沓来。

九江公社石龙村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被担挑稻谷的村民撞落干水的鱼塘,右脚胫骨骨折,家人急忙用大板车拉她过来让李有辉诊治。20多天后回来复查,老婆婆突然蹬蹬蹬的走进骨科,乐呵呵的说:“李医生,衷心感谢您,我的脚没事了!”当场“吓坏”了李有辉,也惊呆了现场的患者及家属。

1980年底,均年过半百的香港同胞李杏玉(祖籍三水)和冯银(祖籍西樵太平)一同慕名前来找李有辉,经过近一个月的医治,膝盖膑骨骨裂以及困扰多年的双脚风湿病分别康复。她们喜出望外,特赠送一面锦旗感谢李有辉的精心治疗和真诚关怀!

 

大家都说李有辉创造了一个小小奇迹。只有李有辉自己心里明白:奇迹,是用爱的执着创造的!

为民情怀 甘于奉献

能力,是胜任本职工作的一种支撑,也是让患者放心、让家属满意的一种保障。李有辉始终没有放松自己,分别于1980年和1999年考取了南海县中医外科医生证书和广东省骨科医师资格证书。

 

李有辉不是一名“坐医”,根据工作需要,经常挎着红十字箱下乡打针或送服务上门。“能真心帮助到别人,我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作为一名医生,为了患者,我甘愿付出所有。”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98411月,太平稔岗村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婆婆摔断左脚腓骨,被李有辉及时治好。不料没多久,老婆婆的右脚胫骨又摔裂。考虑到实际状况,李有辉主动提出上门为老婆婆治疗,并定期复诊换药。

当时快到晚上7点,外头寒风细雨。李有辉的脸上却始终带着微笑,放下手中的碗筷,穿戴好雨衣,马上骑着自行车消失在家人的视野中。

由于坐卧多日,老婆婆的背上长出了褥疮,正化脓流水。李有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怕脏臭,先认真清理疮口打针治疗,再对伤脚进行正骨和上药固定,1个半小时下来,浑然不知自己的内衣已经湿透了……

每次换药的时候,李有辉都会想着法子和老婆婆开玩笑,打消其悲观情绪,并鼓励她积极配合医生及家人进行功能锻炼。半年后,老婆婆终于站起身,又重新开始享受美好的晚年时光。她的家人专门将感谢信送到太平卫生院。

李有辉平均每月要出诊5次以上,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受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出诊往往是最苦最累、也是最折磨人的,但他从未有过怨言。“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看着患者一天天好起来,心里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再累再苦又算什么呢?”

执着坚守 彰显“平凡”

    20007月,因上级要求而延迟了近两年的李有辉终于退休了,然而,心系病患的他仍然选择退而不休,坚持着用细心、耐心、悉心对待每一位上门前来求诊的患者。从此,“看跌打医生”成了太平凤巢村的一张新名片。他家里的固定电话和自己的手机同时成了附近村民心目中骨伤外科的120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李有辉以踏踏实实的作风,兢兢业业的态度,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得到了群众的爱戴。但他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骨科医生,没有什么可圈点的“辉煌成就”,也没有什么“宏图抱负”,只是知道,被国家培养这么多年,帮助患者减免痛苦,是作为医生的分内事,也是他的价值体现。

 

自穿上白大褂,李有辉始终笃行正身,从未收过红包,从未出过医疗差错,从未接过骚扰电话,收到的感谢信有厚厚一沓。他喜欢在给患者看病的时候“聊天”,聊运动,聊病情,聊保健,让大家修正致病的不良生活习惯。一路来如此的坦坦荡荡、如此的无怨无悔、如此的安逸内心,真不是平凡二字可以随便“敷衍”过去的。

柏拉图说:“征服自己是最大的胜利。积累平凡,就是积累卓越。”每一个平凡的故事,都对应着一个不平凡的人生,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自然也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出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