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艺术家葛存壮谈家教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9 11:29:28

幼儿早教巧虎视频听葛存壮谈家教

  尊师重教 提高自身修养(小标题)

  熟悉葛优的人,都知道他的家教很好。至今,葛优回家时,看到迎面走过来曾经教过自己的幼儿园老师,还一定要停下车,走出来恭恭敬敬地问好:“老师您好!”并且势必要请白发皓首的老师先走,然后自己再驾车离开。老师们很感动,在葛老面前一个劲儿地夸奖葛优平易近人,不忘老师。葛老却不以为然地说:“您是他的老师,这是他应该做的。做人就是要知礼仪,守规矩,要厚道,要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这跟他得不得奖,受不受欢迎没关系。”

  “中国有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爸他总是自觉自愿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替别人考虑问题,想人所想。你就比如说吧,我父母现在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小饭馆,我特别喜欢吃他们做的干烧黄鱼。所以每次回家,父母都会特意给我点这道菜。一来二去的,小饭馆来送菜的就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甚至三个人……这时候,我爸就会点名把我从屋里叫出来,让大家欣赏。你说这是出于礼貌,还是出于善意?反正,他认为人家是特意跑上来看我的,那么我就得满足人家的心理需求。”每次颁奖典礼后,一席席的珍馐美味散发着诱人的味道,当朋友们觥筹交错大快朵颐时,葛优却忙着给影迷签名,与他们合影留念。若是陪太太逛街、带外甥出游时,葛优就不得不乔装改扮。有时候被认出来了,热情的影迷们连拉带拽,还要拍两下他的光头表示亲切。于是,你拍我拍大家拍,其情景可想而知……对此,葛老有自己的教子之道:“这是对你的肯定,是大家捧你的场。成了明星,就不能太矫情,不能辜负了观众们的热情。要知道人家可是把鲜花、掌声都奉献给你了。”

  生活中的葛优在媒体面前一直保持低调,但是对于自己的影迷,他表现得很谦恭、很配合,只要条件允许他会尽可能地满足大家伙的要求。记得葛优在戛纳电影节获奖后,葛老夫妇亲自手捧鲜花去机场接他。葛优接过母亲手中的鲜花,随手就放在了行李车的下面一层。葛老看见了,很满意,“我最得意的作品就是我的儿子,因为在这样容易浮躁的环境里,他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
把“德艺双馨”看得很重的葛老在总结自己的教子之道时,表示:“我不敢奢谈教育心得,我只是谈谈我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我从来不打不骂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就找他们谈话。也许大家觉得孩子犯了错、闯了祸后,应该轻则对他们严厉批评,重则施以拳脚。其实,根据我的经验,孩子们更怕的是家长找谈话,尤其担心没完没了地谈。所以,谈话教育给孩子的印象比较深刻,一般不容易忘。”

  说起对孩子的管教,葛老回忆起葛优童年时的往事。葛优5岁多的时候,是姥姥带着他。一次,他做错了事,姥姥说他,葛优不但不听,还用脚踢了姥姥一下,恰好被葛存壮撞见了。他把葛优叫过来,问:“你刚才做了什么?”葛优低着头不吱声。葛存壮继续道:“你做得不对。姥姥管你,你为什么踢姥姥?”葛优和他犟着劲儿,就是不吭声。葛存壮一下就把小葛优夹在胳膊下,径直走下二楼来到院子里,把葛优放在院子里,让他自己好好反省。葛存壮转身回家了,葛优就站在原地哭了起来。家里的几位大人约定都不要理睬孩子的哭闹,要让他知道犯了这种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葛老说:“我不打,也不吼。但很严厉,让葛优知道不尊重老人是大错!”确实,葛存壮夫妇平时各自的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葛优要尊重别人,就是小朋友也要尊重。

  在葛优上小学时,葛存壮经常嘱咐他:“要听老师的话,功课要做好,要和同学搞好团结。”孩子上中学后,他总是要抽时间和葛优谈话。那时学校组织拉练,葛存壮叮咛葛优要不怕吃苦,积极上进,其教育全是正面的。谈话多了,有时葛优也不太爱听,但葛存壮却一直不厌其烦地对葛优谆谆教导。后来,葛优到农村插队劳动锻炼,作为父亲的葛存壮仍未放松对儿子的“口头”教育。葛优一回家,他总是不忘提醒儿子,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要好好干活,要和乡亲们搞好关系……葛优几乎是伴随着父亲的“谈话”而成长的。

  对于已成名的儿子,葛老现在一旦发现葛优的毛病和不足,仍不会随便地放过,总要和儿子好好“谈谈”,直到儿子知错改了才行。“优子,你看到人,怎么不叫人啊?”“我回来时,人家正低头修车呢,根本就没看见我。我叫人家,不是打扰人家吗?”“那也不行,没看见,你也要叫人家,这是起码的礼貌。”“行,下次一定叫,行了吧?”在父亲面前,葛优直到如今还经常表现得很腼腆,“我们家啊,还是我妹妹葛佳有出息,人家北大毕业后,还到德国去拿了个德国文学硕士学位呢”!

在谈到如何看待教育的作用时,葛老针对如今的社会现状,深有感触地说:“说来说去,我觉得教育还是应该以人为本,就是说在教授孩子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这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老师的配合。葛优兄妹小的时候,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一切都由组织给你安排好了。比如说我吧,党让我拍电影我就拍电影,党让扮演反面人物,我就扮演反面人物,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社会不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问题独立地做出决定,个人的前途、事业都是由社会安排的。在那个年代,我们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利,当然也就谈不上竞争和压力。但今天的孩子要面对竞争,要证明自己的实力,要独立地做出人生的选择。当然,这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因为它把才能和机会、付出和回报都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沉吟片刻,葛老强调:“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代孩子尽管在物质条件方面比过去要好,但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比过去要大得多。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值都过高了,使孩子产生一些负面心理。而有些做法又非常残酷,比如一次考试定终身,使得青少年时刻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当青少年柔弱的身心不能承受时,就会导致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我认为先成人,才能成才,所谓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面对应试教育,分数成了衡量孩子们的唯一标准。有了好分数,一白遮百丑,教育、培养的任务就算都完成了。其实,不用说大家心里也明白,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发展也好,成才也好,涉及的内容肯定是多方面的。我常常给在美国的葛佳打电话,问问小外孙女的学习情况。葛佳经常告诉我说:‘女儿的学习很好,但是很怕被同学看成是书呆子。’因为在国外的学校里,你要会学、会玩、会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在同学当中要有亲和力,要善于和同学们和谐相处……只有这样的学生才会受欢迎。如果只是学习好,非但不会有人羡慕你,反而有可能会被嘲笑为‘书呆子’。从中可以看出国外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社会生存能力,这无疑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在这方面,也应该加以借鉴。”

  谈到此处,葛老说出了自己一直觉得很内疚的一件事情。他告诉记者:“文革期间,我们全家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当时家里养了一只小猫,葛优非常喜爱小动物,每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后就只顾逗那只小猫玩儿,作业都忘记做了,把心思都放在小猫身上了。我们提醒过几次,都没效果。一怒之下,我就把那只小猫给扔掉了。葛优很伤心!事后,我也觉得自己的这一举动太粗暴,伤了孩子的心。我就诚恳地找儿子谈话:‘爸爸把你心爱的小猫扔了,这样做不对。但你玩猫玩得太野了,影响了功课,这也不好!爸爸会再给你要一只猫来,不过这次不能玩得忘了学习。’之后,我花尽心思四处打听找小猫,想尽快满足葛优的心愿。但是,最终也没有能给葛优找到一只小猫。现在想想还觉得对不起他呢!所以,为人父母者尽管都是出于爱孩子的心理,一门心思地觉得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有时候,也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分析,究竟应该怎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更有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