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大”是谁 35年烤出"网红"葱油饼惊动BBC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人物在线祝大家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在机械替代人力,凡事追求高效的今天,去浮躁、修匠心逐渐成为一种精神。

在上海,有这样一位被街坊昵称为“阿大”的老人吴根存。三十多年来坚持纯手工制作葱油饼,其饼香从上海飘入全国,乃至海外——上过日本杂志,也被纳入英国BBC纪录片中。

去年9月,老人的葱油饼店因无证经营被举报而关门,这样一件在常人眼中或许天天发生的小事竟牵动了无数食客们的心,。,要多带一点对老百姓的感情。”总理当时说。

一个月后,在各方的支持下,“阿大葱油饼”店再度营业。阿大究竟是谁,他揉捏出的葱油饼又散发着何种人生滋味?过年前夕,广州日报人物在线记者专访了这名被网友称为“创业网红”的上海葱油饼大爷。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李晓璐


春节前夕,在上海“阿大葱油饼”店的新地址,就是一长排的队伍。走到店门口才被告知,当天能领取的号码都已领完——中午11点,阿大会发放20个号码,每个号码限购5个葱油饼。


点击观看阿大制作葱油饼的过程。


葱油饼大爷的一天


余下未曾领到号码的人,只能碰碰运气,看是否有多余的饼可购。

食客们一边排着队,一边相互闲聊。有人感慨自己来了三次都未能买到一个饼,有人强调自己上午10点多就来取号排队,直到下午1点多还未能吃上一口热饼。

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60岁的驼背阿大正熟练地制作着葱油饼。只见他将面团揉成长条,然后揪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剂子,再用力将面团压扁抹上一层油酥,撒上一大把香葱,再加上一块猪油,馅料算是完成。

然后,将裹着馅料的葱油饼放在煎锅上,用铁盘按压,葱油饼瞬间迸发出吱吱声响,夹杂着葱花和猪油的香味扑鼻而来。

阿大在低头做饼。

大约18分钟后,煎得两面焦黄的葱油饼被放在烤炉里,静候2分钟。这道烘烤工序是阿大的秘诀,他说:“我的葱油饼外脆里嫩,最重要的是不会太油腻,因为我的葱油饼是先煎后烤,用明火去浮油。”

“阿大”是上海街坊对他的昵称,他每天只做300个葱油饼,卖完即止。傍晚时分,食客依然络绎不绝,队伍越排越长,店门外用链条将人行道的一侧截出一条排队区域。

5点半,阿大终于将最后一个葱油饼饼交到了食客的手上。他在窗户口喊着:“不要排了,饼卖完了。”食客们却不愿离去,守在窗户口问着:“没了?真的没了?那些边角料卖不卖?”阿大想了想,将一些边角料分发给了食客们。

阿大的葱油饼。



一天的营业时间终于结束了,阿大找了个椅子坐下来。

从凌晨3点开始做准备工作,阿大需要一直弯着腰站着——站着揉面、站着切葱、站着做饼。长期的站立让他的双腿静脉曲张,每日一碗中药成了习惯。无法坐着,也没有时间吃饭,阿大每日的午餐通常就是几块小饼干,做饼时往嘴里一塞就是一顿饭。

阿大说:“年轻时做葱油饼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做葱油饼是为了那些喜爱自己葱油饼的客人们。只卖300个饼是因为我确实年纪大,做不动了。”

说话间,阿大不停捏着两只酸胀的胳膊,“如果身体可行,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给客人们带去老上海的味道,也算我回馈他们的一点心意。”

阿大太知道这些食客们对自己的支持有多重要——去年7月,如往常一样开着店、卖着饼的阿大突然收到市场管理局工作人员的通知,他被告知因为自己无证经营所以必须停业。

9月,阿大关门停业。周围街坊、客人们都来询问阿大:“你葱油饼不做了?”一时间,网上有关“阿大葱油饼”店关门的消息引发热议。

门口排队的人们。


在一次上海举行的座谈会上,提及“阿大葱油饼”店。他表示,虽然这家小食店可能确实存在证照等问题,但基层政府部门也应更多从百姓角度考虑,尽量寻求更多人的“共赢”。,要多带一点对老百姓的感情。”总理当时说。

其后,当地有关部门、相关企业为阿大寻找到了新店面,并解决了其证照问题。去年10月,“阿大葱油饼”店重新开张了。


小葱油饼热门网红店


开张第一天,闻讯而来的食客们排着数十米的长队为阿大捧场,为了向这些食客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那天的葱油饼只送不卖,每人可领取两个饼。阿大在门口的布告栏上这样写道:“阿大将更加用心做饼,守护美食传统,回馈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阿大说开业第一天心情特别激动,“忙碌的时候,身体虽然抱恙却还能咬牙坚持下去,一闲下来却反而住院了。我知道我的店能重新开张其实特别不容易,要感谢政府、企业和支持我的客人们。如今我证照齐全,终于可以安心卖饼了。”

只有一件事让阿大依然牵挂心头——自己年岁渐长,如何找到接班人将“阿大葱油饼”继续做下去,是他心里的一块石头。

“做葱油饼不难,但太辛苦,纯手工制作劳心劳力,又耗费时间。可是简化了流程,我又怕失去了食物的传统美味。”阿大敲打着胳膊说道,“我收徒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吃苦。”

金黄的葱油饼冒着浓香。

每周三休息日,应居委会及司法所的邀请,,给予他们出狱后自立更生的本事。

但阿大说:“这只是为了帮助他们,不算收徒,毕竟现在‘阿大葱油饼’也算是一块牌子,我想让以后客人吃到的都是正宗的阿大葱油饼,而非糊弄。”

阿大自己也未曾预料,从1982年卖葱油饼起,一晃已三十五年。三十五年间,阿大只做一种饼,卖一种味道,竟做成了上海的一块美食招牌,被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上过日本美食杂志,还被英国美食家、BBC主持人赞道:“这让我仿佛回到了儿时。”小小葱油饼店,因此成了热门网红店。

对话


1
很多企业找我合伙没答应


广州日报:怎么会想到卖葱油饼?

阿大:1982年我下岗了,当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得想办法养活他们。我看到外面卖葱油饼的生意很好,就想自己做点小生意。当时恰逢我朋友的父亲在工厂里做点心师傅,所以我就向他请教如何做饼。

大约学了几个月后,我就自己出来做生意了。不过我改良了一下师傅的配方,用油和面,做出来的葱油饼更蓬松。

广州日报:被告知停业到重新开业,心路历程如何?

阿大:一开始知道我要停业真的特别胸闷、忐忑,我是残疾人,安分守己、自食其力,只想给大家带去美味。但我无证也确是事实,是历史遗留问题。

后来我就询问相关人员要怎么办,他们说会帮助我解决问题的。这一个月里,其实有很多企业找我合伙,但是我相信政府,所以一直耐心等政府帮我安排。后来,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帮我解决了我的难题后,我真的特别激动,所以开业那天我就想送葱油饼给客人们。


阿大做饼做了35年。

阿大其人


阿大本名吴根存,1957年生于上海,因在家中排行老大而被称为“阿大”——上海话里“阿大”就是老大的意思。阿大还有一个儿子,从事广告设计工作。用阿大的话说:“家中没有一人是做这行的。”

提及儿子,阿大的话稍稍多了起来,他说:“儿子26岁了,过去一直不太想与葱油饼这件事有太多关联,现在却也会在周末帮我打打下手。”阿大笑着,眉眼间是抑制不住的欣慰。

儿子念小学时,他每天的早饭就是阿大亲手制作的葱油饼,周围好多同学也知道有一家藏在老房子里的店卖的葱油饼特别美味,可是儿子不愿意让同学们知道这是他父亲做的葱油饼。

他回忆说:“小时候不懂事,总觉得有个做葱油饼的父亲是一种负担,不敢和同学们说,在家中与父亲的交流也很少,只管画画,做自己的事情。现在长大了,懂得了父亲的艰辛,才觉得有这样一位父亲特别自豪。”

2012年,学画画的儿子拿起画板,用铅笔第一次画下了自己脑海中父亲做葱油饼时的模样——一个弯腰驼背的男人,系着围兜、卷着袖口,站在炉子前,聚精会神地盯着眼前的葱油饼。

儿子笔下画的是阿大的容貌,又何尝不是阿大半辈子的人生。所谓匠人匠心的精神大约于此,用坚持刻下烙印,用烙印谱写人生。

广州日报机动记者部出品

编辑:陈诗蓝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