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建设的3个误区,大脑模型的分歧是关键智库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31 17:20:47

定位服务本文总结了城市大脑建设的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两条路径的核心区别是:城市大脑是否应该按照类脑的大脑模型来建设。通过两条发展路径,探讨了城市大脑建设的3大误区。

智慧城市是个热门话题,而城市大脑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面对一个新的领域,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城市大脑,作者给出了两条路径:一个是由科研团队研发推导出来的预测模型,另一个是由阿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技术路线。两种路径最核心的区别是:城市大脑是否应该需要按照人的大脑来建设呢?

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任务,作者总结了建设城市大脑的三大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城市大脑是AI体统,而不是类脑巨系统;第二误区是拒绝用大脑模型分析城市大脑的架构;第三个误区是忽视城市大脑的类脑特征,会孤立的看待城市大脑的建设。如何建设城市大脑,我们还在路上。

本文作者是刘锋,来源是人工智能学家,以下是智库为大家带来的精选分享:


城市大脑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热门的概念,应该说这是一个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技概念和技术模型,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城市大脑究竟如何建设,事实上存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条是我们在科学院团队通过理论研究推导出来的预测模型,另外一条是阿里在实践中发展出来的技术路径。但这两条路径存在一定分歧,其核心区别是:城市大脑是否应该按照类脑的大脑模型来建设。应该说这种分歧的争论和探讨,对于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会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第一条城市大脑建设路径,基于大脑模型的智慧城市建设

2015年2月我们在论文《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提出:“过去50年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不断向类脑智能巨系统进化。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类脑智能巨系统架构更加清晰。智慧城市原本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向城市建设自然蔓延和深入的结果。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就不能忽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进化规律,城市大脑作为互联网大脑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的产物,会继承互联网大脑的基本架构,

根于上述研究,在论文中提出城市大脑的定义:城市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类脑化进程,将逐步形成自己中枢神经系统(云计算),城市感觉神经系统(物联网),城市运动神经系统(工业4.0),城市神经末梢发育(边缘计算),城市智慧的产生与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城市神经纤维(通讯技术)。以此为基础形成城市的两个核心功能:第一是城市神经元网络系统(城市大社交网络),实现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第二是城市大脑(云脑)的云反射弧,实现城市服务的的快速智能反应。基于上述类功能推动城市智慧的不断进步。这样类脑城市建设架构称之为城市大脑。(最新研究进展请浏览参考1)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