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食|汉味过早之油炸系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近些年,健康的饮食理念深入人心。武汉街头的早点摊,除了偶见面窝与油条,鲜有油炸面点,那些曾经伴随我们长大的美味早点,悄然远离并且消逝。

 

油登、油香、油饼、炸糍粑、苕面窝、酥饺、鸡冠饺、糯米鸡、欢喜坨……还能记得多少?

 

糯米鸡和欢喜坨,这两个名字很武汉,满是街头市民的喜感与调侃。

 

糯米鸡与鸡风马牛不相及,是煮熟的糯米,添加香菇、肉丁、香干等配料,团成团,油炸而成。糯米香甜粘滑,再经油炸,焦脆在口,饱腹在胸,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让我们的肠胃温暖而饱满。

 

欢喜坨,知道它是什么吗?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过油炸熟。不顾嘴烫,咬上一口,酥脆可口,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欢喜坨现在的官名“元”,偶尔在宴席的主食中推出。但是,大家好像并不能接受这个名字,仍然热热闹闹地叫着“欢喜坨,欢喜坨”,仿佛看见喜眉笑目的邻家男孩,出趟远门,重回家中。

 

我最喜欢吃的是酥饺。依旧是糯米粉,扭成条状,大约油条的三分之一长度。过油起锅,色泽金黄,鼓鼓胖胖,沥干油,丢入旁边的盆中翻滚。盆中有白如霜的糖粉和焦糖色的米泡碎,盛装而出的酥饺明媚动人,咬入口中,米泡碎与酥饺皮滋滋作响,然后是白嫩滑爽的糯米泥在口中流动。太阳升起,岁月静好,又是甜腻芬芳的一天。

 

曾经自创一种吃法,烧饼卷酥饺,别是一番滋味。可惜,不见酥饺久矣。

 

在所有的油炸早点中,面窝是个神一般的存在。它历经百年,在今天这样一个食不厌精的年代,还能够独步江湖,笑傲到最后。

 

它高,能代表武汉的美食,与热干面一起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它低,却又低入市井,被拿来调侃谢顶之人为“面窝脑袋”。总之,它依然活跃在街头巷尾。

 

与其它油炸早点不同的是,面窝的原料里除了大米或者糯米以外,添加了黄豆。还有一个特制的模具,模具圆形,中部微微凸起,米浆浇上去,中部漏空,米浆流向四周。模具放入油锅中,米浆色泽变黄变焦,自然脱落,两面翻滚,面窝已成。

 

面窝利薄,难以成规模,但并不妨碍口碑效应。汉阳墨水湖边有一对老年夫妻,炸了一辈子的面窝。他们家油锅里的油一天一换,面窝里的黄豆多,个大肉厚,每天清晨准备的米浆定量,全部炸完,不再添加。

 

武汉吃货对美味的追求近乎执拗。老爹爹老婆婆的早点摊前,常常是长龙一般的队伍。他们也用自己的辛劳,为儿子女儿在二环内各买了一套房子。只是,儿子女儿并不会承接他们的衣钵。

 

我没有吃过他们家的面窝。我对面窝美好记忆的始发地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味道却记忆犹新。那个面窝,中心的孔很大,四周的皮炸的很薄,外围的圈圈柔软饱满,咬一口,肥厚处有黄豆的清甜,轻薄处焦香酥脆,左手赶紧接住咬碎欲掉的薄脆。嘎嘣嘎嘣,右手里的面窝早已落入腹中。

 

美食关乎色、香、味,传递愉悦的舌尖享受,抚慰我们的肠胃,留存彼时彼地的温暖记忆。美食也许会消逝,记忆却永不磨灭。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