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老一代上海的记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2-23 20:30:26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记忆已渐渐淡去…但在怀旧风盛行的当下,上海被定义成一种风格,代表了经典与复古

回忆起以前的上海,总是离不开对弄堂,小吃的各种回忆。有人说,外滩、南京路的景再嗲,也取代不了城隍庙在老上海人心中的地位。

的确如此。怀揣着这种怀旧心理,重走城隍庙。

城隍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上海正式建县,庙址在如今的永嘉路上,叫淡井庙

抗日战争爆发后,,城隍庙被划在难民区内,逃难的百姓将陈化成塑像抬入上海城隍庙供奉。自此以后,上海城隍庙开始供奉陈化成塑像。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上海城隍庙“前殿供霍,后殿供秦,同时供陈”的供奉格局形成,民间老百姓也将陈化成称为上海县的城隍神

明朝嘉靖年间上海开始修筑城墙,将庙址迁到了现在的方浜路。人们为了祈求城隍老爷保佑一方平安,烧香磕头,香火很旺,城隍庙的周围便逐渐形成了庙会集市。

600多年,从明代开始始建到当代历经沧桑,上海的城隍庙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可谓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经过风雨的洗礼,如今繁华依旧。

老城隍庙与其后面的豫园不仅是游览的名胜,而且是购物的好去处,这儿不仅有小商品、土特产和特色商品市场,而且有大型综合商场和名点小吃。

城隍庙的小吃街里藏着的美食同样是历史悠久: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南翔小笼、宁波汤团和酒酿圆子。这些不仅仅是让人唇齿间难以忘怀的美食,也是这座城市记忆中的味道。

南翔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已有100多年历史

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的风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

最初的创始人是一家点心店――日华轩点心店的老板黄明贤,后来他的儿子才在 豫园老 城隍庙开设了分店,也就是这繁华喧闹的豫园。

上海生煎

生煎馒头是上海的特色风味小吃。来到城隍庙的人一定要尝一尝生煎馒头。

这种小吃是以发酵后的精白面粉作皮,用精选猪瘦肉和肉皮冻加香油等多种调料作成馅心。包捏好的馒头尖上还要蘸上葱花和芝麻,表层刷上素油,放入油锅中煎熟。

形态饱满,上半部有黄澄澄的芝麻和碧绿的葱花,松软适口。下半部则酥脆可口,馅重汁多,酱香浓郁,越吃越香。

蟹壳黄

因饼形似蟹壳,熟后色泽如蟹壳背一样深红,"蟹壳黄"因此而得名。

它采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圆形饼,饼面粘上一层芝麻,贴在炉壁上经烘制而成。馅料有咸有甜,咸的有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

金腿小粽子

这可是城隍庙独有的一道风味~与普通的糯米肉粽不同,超级迷你可爱的小粽子里没有藏着小鲜肉,而是在糯米表面包裹了一片金华火腿。火腿和糯米的口感不输给小鲜肉哦~

粽子虽小,包裹起来更加费时费力,而且也更加精致,相比起吃的过瘾的大粽子,金腿小粽子一口一个,吃的是一种情调~

双酿团

爱吃点心是上海人的一大爱好,所以几乎每条街都有糕团店,每家糕团点都能找到双酿团的身影。

薄皮的双酿团最是可人,透过半透明的外皮隐约看见咖啡色的豆沙和黑色的黑洋酥。甜糯香美,凉爽可口,吃上一个未必过瘾!

开洋葱油拌面

是江南地区的一个特产,这种面条观之色泽鲜艳,食之润滑爽口,虾味鲜香,葱香扑鼻,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是将煮熟的面条放上葱油一起伴着吃。开洋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加上烧透的开洋,和面条一起拌着来吃。地道的开洋葱油拌面,面条有韧劲又滑爽,开洋鲜美,葱油也很香。面筋斗,味独特。

上海小馄饨

老上海最嗲的不是小馄饨,而是包馄饨的老阿姨

挑一点肉酱,然后轻轻一捏,一朵如春花的四边褶皱形状的小馄饨就成形了,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般麻利,就像吃小馄饨一样,咀嚼间不知不觉一碗下肚仍然意犹未尽。

三丝眉毛酥

上海著名的特色点心,最初由上海点心师首创,如今以老城隍庙绿波廊餐厅烹制的最为著名。

外形纤巧犹如一道弯弯的秀眉,外层酥皮层次清晰,轻脆细致,内馅有猪肉丝、香菇丝、冬笋丝,一口咬下去,松脆的酥皮与鲜美的馅料在口中交融。成为了大家百吃不腻的特色点心。

糟田螺

此美食是上海五味斋点心店鲜得来点心店的著名特色风味小吃。

这种小吃是用个大肥美、肉头厚实的安徽屯溪产的龙眼田螺为原料,进店后先用清水养两天,使其吐净泥沙,然后再放入锅内,加上茴香、桂皮等煮较长时间。最后将烧好的田螺放上陈年香糟,糟制而成。

这种糟田螺呈褐灰色,肉质鲜嫩,汁卤醇厚,入口鲜美,十分受人欢迎。

上海城隍庙作为老一代上海的记忆,温暖着每一个上海人的内心,时至今日城隍庙的影响依然不减,带上亲朋去感受一下这个老上海的回忆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