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民生七十二行》——茶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13 02:37:58



山茶果放在阳光下晒干,并剔去杂质


  茶油也叫“茶子油”,俗称山茶油。茶油多产于我国的西南部和中部至东南部地区。山茶树生长于远离城市的山区,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业,专家称之为“国宝”产业。茶油是从山茶树子榨取的不干性油,主要为油酸甘油脂的一种高品质食用油,也作工业用油。茶油口感清纯,香味浓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维生素B1及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非常有利。除此之外还可以防癌,长期食用有利于降低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是一种食疗佳品。茶油因其脂肪组成和营养成分,与地中海名贵油品“橄榄油”相似,因而被人誉为“东方橄榄油”,“长寿油”。茶油自古向为皇家贡品,并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享有盛名。



脱壳毕将石磨中的茶子仁壳皮扫出来


  据《三国志·魏志》曰:“(孙权)至合肥新城,(满)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古时官府还以油代替货币支付雇佣者酬金。北宋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因此榨油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茶油始于何时,史书记载寥寥,无从考证。从大背景看从晚清至上世纪初应是茶油较重要的发展时期,制作茶油的作坊也具有相当规模,至今方兴未艾,大有发展之势。



试压时还要适当调整架具


  各地区榨油方法大同小异,但因原料不同,榨油工艺有别,一般以黄豆、花生、胡麻、棉子、油菜子、葵花子、山茶子(均为食用油),及桐油子、乌柏子、蓖麻子(为工业用油)等原料的作坊被称为“大槽油坊”,用芝麻油为原料的作坊为“小磨油坊”。《天工开物》载:“凡开榨,空中其量随木大小,大者受一石有余,小者受五斗不足......资本广者则砌石为牛碾,一牛之力可敌十人。亦有不受碾而受磨者,则棉子之类是也。”我国幅员辽阔,油料种类多,榨油率普遍低下,因此,榨油多因地制宜,生产流程各有区别,不尽相同。



在上世纪末即已消失的六尺多高,以畜力拉动巨大石滚压轮,可榨各种油料的大型榨油车


  榨取茶油,要先将当年新采摘的山茶果晒干,剔除杂质。榨油时,用石磨把山茶果脱开皮壳,并经扇、筛成子仁,放在石臼内经杵捣碎或牛碾成碎末,随即放入饭甑里蒸熟,直至透溢出香气,趁热迅速将它舀入用稻草包裹的专用无底木盆中,裹成尺余的油饼,并用篾箍或铁箍束牢,然后将十多个束好的油饼整齐地叠在榨油架的铁盆上,运用杠杆原理,将绳索捆绑的石头依次挂在榨油架横杠的另一端,油料受到重压会挤出棕色的茶油,并慢慢流入盛器中,这种原始的小型榨油工具,与山茶果老嫩有关,产油率在8%~25%左右,一天三个工匠只能榨取二三十斤茶油。


  跨入新世纪后,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农村榨油坊已改用机器磨油料,使用液压机具榨油。古老的传统碾油料和大型的石碾榨油机具已被打入冷宫,难觅它的踪影了。现今只有边远山区的村落偶尔还能传来原始的榨油声音,闻到从远古飘来的油香。


图 / 文作者简介:




应焕祺,浙江省永康人,生于1933年,原浙江省永康市物资局办公室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浙江省物资经济学会会员。曾在美国纽约《大众摄影》动植物国际影赛、北京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年赛等国内外影赛中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多幅(篇)艺术及新闻摄影作品、摄影论文、经济论文、散文,多次被评为省、市报刊优秀通讯员。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