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座即将“消失”的城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7-05 00:33:05

记忆中的桂林其实不算很大

但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都遗留着我们最深的记忆



现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在高楼大厦崛起、高铁地铁铺陈的同时

桂林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老桂林正在一点一点被岁月吞噬

有些东西却永远的消失了……



1

铁西

或许每座城市都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热闹也拥挤,它裹腹也嘈杂,但钟情于它的人每每谈起,总忍不住嘴角上扬。在桂林,这个地方叫铁西。



然而,为了改善铁西片区的生活发展环境,2017年8月,铁西许多老字号的店铺被拆除,曾经充斥着各种流动摊贩的拥挤街巷,只剩散落一地砖瓦。



有人说铁西是桂林人的胃,而现在那些老铁西的美食都迁往各处,再也找不到纯粹的铁西味道。


2

依仁路小木屋

还记得,依仁路的小木屋,是桂林人休闲时的好去处。门前的四季茶坊、阿部茶店、芒果帮……中午一杯星享茶的伯爵奶茶,晚上一碗臭豆腐,加辣还要辣到哭。



不记得,这排小木屋陪伴了我们多久。在附近逛累了,饿了,来到这条街,买点吃的,找个奶茶店坐着歇一下,跟朋友聊聊天,一天就这样过去。



然而,出于创城的需要,小木屋也消失了,对于不少桂林人来说,“从此味觉里又少了一个桂林记忆点”。


3

大风山市场

大风山市场位于象山区凯风路76号,就在马路边上,从一大早到晚上都是人流量比较大的,是周边比较大的菜市了,基本吃的用的,价格也相对便宜……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老化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风山市场,在历经三十多年的经营使用之后,于2017年11月21日停止使用。



原摊位租户已搬至大风山疏导市场或其他更适宜经营的场所,原市场也将进一步改造升级。


4

三里店大圆盘

曾经,“大圆盘”一度是三里店的标识,桂林人一提到“大圆盘”都知道它在哪里。它是连接市中心和市郊的枢纽,也是从桂林前往大圩、大境的咽喉要道。



然而由于交通压力太大,2016年3月21日,三里店大圆盘正式被拆除,拆除后原址被改建成十字路口,市民的出行更便捷也更高效。



只是,那个陪伴了桂林人将近30年的三里店大圆盘,再也回不来了……


5

上海路环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桂林市的道路交通一度被称作圆盘交通。除了三里店大圆盘以外,上海路环岛也是桂林城市要道上疏导交通的主要形式。



圆盘交通的优点,对于当时车辆较少的桂林来说异常明显,正常情况下不需要交通警察维持秩序,不用设置信号灯,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



但由于该交叉口的流量过大,交通事故常有发生,2000年底,在城市大改造的浪潮中,上海路环岛被立交桥所代替。


6

中山中路夜市

中山中路夜市曾经是桂林最有名的夜市之一。每当夜幕降临,如织的人潮、来往的车流、颇具桂林特色文化饰品交织在一起,多少语言都不足以形容这里的热闹和繁华。



多少来桂林旅游的人逛过这一条彻夜未眠的街道,在这里感受桂林市区的光影与繁华。



然而好景不长,中山中路夜市在2011年5月9日凌晨2:00正式闭市,这个陪伴了广大市民和游客10多年的休憩区,渐渐成为人们的回忆。


7

正阳东西巷

这里是桂林城文化的传承地,也是桂林老城区最脏最烂的地方。巷道狭窄、污水横流、房屋杂乱、垃圾满地……是东西巷曾经的真实生活现状。



虽然处于市中心,但与周围的繁华格格不入。这里曾经是桂林城最热闹的街巷,巷子里还隐匿着许多老桂林人才懂的故事,代表着老桂林的回忆。



2013年8月,正阳东西巷改造正式启动,桂林城区唯一的老巷也就此成为了历史。


8

桂剧院

像我这样的90后很多都不知道桂林原来还有一座桂剧院,你或许想不到它在哪,如今的微笑堂对面的南方大厦,其前身就是桂剧院。



上世纪50年代,是桂林桂剧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桂林桂剧院,为国家乙级剧场,是桂林市剧团及外来文艺表演团体公演的主要场所之一。


后来,随着桂林人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桂剧院也不得不以放映电影为主。90年代末,桂剧院计划拆除重建。从此,桂剧院也就只能从桂林人的老照片中看到了。


9

桂林东站火车头

众所周知,桂林东站被不少摄影爱好者称为桂林免费的文艺片拍摄圣地,而这列东风内燃机车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道具。



这台标记“桂东”字样的东风型内燃机车,更是被不少业内人士用来拍摄婚纱照、艺术照……可以说是大片频出。



然而,2017年10月初,桂林东站的老东风被拆解,桂林又少了一个充满回忆的火车头。



1

月牙楼

月牙楼的招牌姑子面,民间也称尼姑面,与桂林米粉堪称姐妹小吃,是桂林汉族风味小吃之一。



姑子面的精华全在汤里,汤色金黄、清口不浊。再在上面铺上草菇、素火腿等素菜,撒上香油、油炸花生米、胡椒等酥香配料,其味鲜美甜爽,清香四溢。



然而随着月牙楼的歇业,姑子面恐怕是再也尝不到了。


2

国营味香馆

创建于1945年的味香馆曾经属于桂林市食品公司,它家的卤菜粉可以说是桂林最顶级的米粉品牌。



在1999年退出市场后,多次复兴未果,直到2013年5月才在正阳步行街“复出”,然而味道也不是曾经的味道了。


3

老乡亲饭店

老乡亲饭店位于市中心十字街广场东南侧,专营京津风味。



有市民记得,每天早上都去那里买热乎乎的烧饼、煎包,炒菜也都是北方风味。1999年后,消失在桂林的城建大潮中。


4

桂林酒家

桂林酒家是一家老字号国营饭店,50年代即闻名于桂,位于中山中路闹市区,以前主要经营湘、桂、粤家常菜和地方小吃,80年代后增设了友谊餐厅。



也是在1999年后,由于桂林城市建设的需要,消失在桂林的城建大潮中。



1

豆腐脑

十几年前的桂林,每到夏天,小贩就开始骑着三轮车开始在街上叫卖了:“豆腐脑,卖豆腐脑~”,豆腐脑配上糖水,入口滑嫩、口感细腻,在那个年代简直感觉是人间极品。



2

收破烂

“收旧彩电,旧冰箱,旧洗衣机……”每次听到小喇叭的叫声,都会想起小时候收废品的小三轮车。现在这样的声音只留存在记忆里。




1

棉花糖

小时候,街头卖棉花糖的大叔像一个魔术师,轻轻几圈就能转出一个甜美的云朵,简直是桂林人童年里不可缺少的记忆。



2

爆米花

小时候,逢年过节,村口总会有炸爆米花的老爷爷吆喝。家家户户拿着粮食排成长队,"砰"的一声,老爷爷袖口满是油污,却制造出电影院里买不到的香甜。



3

叮叮糖

在桂林人的童年里,有种味道叫做叮叮糖!以前学校门口就有卖,5毛钱能买两个手指头大的,一放学就去帮衬,现在却是再也看不见了。



4

马蹄糕

白色的是糯米粉,黄色的是玉米粉,红色的是高粱粉,黑色的是黑米……



小时候打滚哭闹想要吃马蹄糕的画面,似乎还历历在目,现在,除了老居民楼的里巷内,似乎再很少能找到它了吧。


5

马打滚

状如汤圆,用糯米粉制成,食用时在黄豆粉中滚几滚即可,热而嫩滑,香味可口。可如今马打滚越来越少,小推车都不一定能找到。



6

梆梆糕

小时候爱唱:“碗儿糕,梆梆敲……大人十个还嫌少,小把爷吃完还想要。”梆梆糕一直都是桂林人最爱的小吃之一,那糕香、米香、糖香糅合在一起,进入口中,久久难忘。



7

腐辣

现在吃腐辣的人是越来越少,做腐辣的铺子也是凤毛麟角。若干年后,不知道还吃不吃得到,即便吃得到,恐怕也不再是那个味道。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没有那么多的豪宅别墅,大家都住在一个小院子里或者是一条小巷子里。



邻里关系总是那么的和睦,大家就像亲人一样,一起聊天、打牌,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乐趣。



小时候放学回家,甩下书包就去找邻居家的孩子玩了,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去少年宫,狭小的巷子里到处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那时候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去上班了,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不像现在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在身边,关系也不怎么亲了。



现在大家都住在一个单元楼里,但对面的那户人家住着什么样的人也完全不知道,只有在同时出电梯的时候才会忽然意识到:哦,这就是我的邻居啊!



其实我们怀念的

并不是以前那个有些破旧的桂林

而是那个时候的自己和无忧无虑的时光

如今虽然我们的记忆也模糊了

但留在老照片中

真挚的情怀永远都在



城市的成长少不了更替迭代

那些“消失”的部分

我想,应该会生长出新的希望吧

转发祝愿桂林越来越好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欢迎您的加入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