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大公鸡,走干亲戚! ‖梁耀国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1-12 21:55:43



抱大公鸡,走干亲戚!老家许昌

梁耀国

“老家许昌”微信号:zgljxc


【编者的话】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二十三,糖瓜粘。我们河南本土也有一种说法叫“二十三,炕小边儿(一种类似于“火烧儿”的馍)”。宽泛意义上说,从今天起,我们就算进入春节了。在此,“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号祝所有朋友春节愉快,万事如意,鸡年大吉!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据说这天,负责巡视凡间各家厨房事务的天官——灶王爷,要骑马升天,向老天爷汇报各家一年来的善恶。老天爷呢,会根据灶王爷汇报的情况,裁决这家人来年的凶吉祸福。为了让灶王爷给自家多说好话儿,多报喜少报忧,民间就有了“祭灶”一说。


姥姥说,灶王爷腊月二十三擦黑走,大年初一下凡。小年晚上,各家各户都要包饺子、炕锅盔(类似火烧儿)。饺子是灶王爷临行前吃的,锅盔是灶王爷路上吃的。



依流传下来的老规矩,腊月二十三不能清灶灰,不能扫锅台,不能动风箱。鸡归笼、鸟归巢时分,姥姥请出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像,用糨糊贴在灶台对着的墙上。画像两边的对联是:上界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画像前面,摆着供品:粘牙的灶糖,焦黄的锅盔,喷香的饺子。灶糖是让灶王奶奶吃的,因为她嘴馋好事、爱说闲话,一吃灶糖,牙给粘住,就不能乱说了。


腊月二十三,我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干爹家走亲戚。干爹姓刘,“刘”音同“留”,意为认了这个刘姓的干爹,我这条小命也就留在了这个世上。





傍晚,父亲拎着酒,母亲掂着灶糖、锅盔,我抱着大红公鸡,高高兴兴去了干爹家。祭灶时,我抱着公鸡,和干爹一起,跪在灶王爷像前面。不过,前面多了一只翻过来的鏊子(农村烙馍用的器具),上面撒着麸子和青草。


鞭炮响过,烧了黄表纸,我和干爹一边嗑头,干爹一边念念有词:“灶王爷,今天是二十三,打发您老人家上天,全心恭意送上一匹大红马(即公鸡),有麸子草料就领。”说罢,口噙一口烧酒,“噗”地一声,吐在公鸡的头上。缚了双腿、受了刺激的大公鸡于是在地上扑棱乱跳,这一跳,也就意味着灶王爷心领了。




去干爹家最让我高兴的,是干爹给我的“锁子钱”,少了两毛,多了五毛。尽管钱不多,买几挂小鞭足够。这样的干亲,走到十二岁,才算挽住撮儿。

据过去开中药铺的祖父讲,药王爷也是腊月二十三升天的,只是药王爷升天时骑的是大白马(即白公鸡)而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年的幸福感渐渐淡化了,一些传统的年味儿也在慢慢消失,是该喜,还是该悲,还真不好说。不过,过年最纯朴的东西还在,那就是分享亲情,怀揣希冀!





年,年,年!老家许昌

梁耀国

“老家许昌”微信号:zgljxc

 

人就这么怪,一年到头忙呀,挣钱呀,却不舍得吃,不舍得花,等到了年关,不管三七二十一,又是买这,又是买那,于是你忙我忙大家忙,全国人民都在忙。其实都忙些啥,说白了,还不都是忙吃的。


喝过腊八粥,日子就像赶着似的,没等你回过神来,眨眼就到了年跟前。学生孩儿忙着考试放假,老农民忙着杀猪磨豆腐,工人老大哥扎起堆儿,想哪儿说哪儿,比方过年是否添身新衣裳,人家单位发了多少年终奖,到时候家里割几斤肉等等,末了,骂自己单位的领导老鳖一,发那点年货不够填牙缝。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兴祭灶王爷。天将黑的时候,穿戴一新的宝贝疙瘩们,由爹娘领着,拎着烟酒、水果和肥硕的红公鸡,去探望自己的老干爹老干娘。到了干亲戚家,鞭炮响过之后,一干人坐上酒席,小孩儿疯闹,女人唠嗑,男人猛吃海喝,很快,一瓶白酒下肚,舌头不会打弯了,话也成了豪言壮语。


接下来,他们反反复复就那几句话,直说到二半夜,小孩儿歪在沙发上哈欠连天,这才起摊儿。临走,干爹干娘少不了要给干孩儿干闺女穿个锁子,多少钱要视家里的经济状况而定。




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灌壶酒。这些都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规矩,但随着时代变迁,物质的丰富,有些规矩已变得十分模糊,譬如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喝,什么时候穿,随便。


二十八贴花花,倒是不折不扣地传承了下来。即使今天,从城市到乡村,依然沿袭着贴对联贴门画的传统。三十这天,家家户户传出“梆梆梆”的剁饺子馅儿声和“吱吱喇喇”的过油声,炸鸡块、炸丸子、炸带鱼,恨不得把过年吃的东西都油炸一家伙,好过个肥年。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祭完各路神仙后,一家人才围坐一起,边吃边喝边焦急等待春节联欢晚会,只是这时的广告太多且臭长,一接一,没完没了。19点59分30秒的字幕一打出,所有人都没了胃口,连三赶四收起碗筷,坐到沙发上,立等着看节目。


节目有看头,都夸演员演技好;一瞧不合自己的胃口,就骂编导没水平,竟然把这样的烂节目选上。就这样,人们在喜怒哀乐中煎熬到深夜,零点的钟声一响,整个城市立刻陷入震天动地的爆竹声中。




正月初一,骡马歇役儿。这句俗语说的是初一这天,骡马都不用下地干活,更别说人了。初一这天,人除了动刀做饭外,其他啥活都不能干。再者,因为年三十熬年疙瘩儿的缘故,睡得晚,当然起得也晚。小晌午起来时,人睡成了肿眼泡不说,也没了胃口,一家人赖好弄些吃吃,就出去闲逛了。


到了初二这天,不管你是新女婿,还是老女婿,都要提着果子提着酒走老丈人家。在丈母娘家,倘若碰见一条船儿的,哥几个少不了要喝两盅,喝到兴头上,肯定要喝翻人。姐妹们到一块,自然喜欢扯鸡毛蒜皮的家务事。晚上七八点,从丈母娘家出来时,街上到处是对地广播的酒鬼,旁边站着愁眉苦脸的老婆和孩子,直吧咂嘴,却无计可施。




亲情,是靠来回走动维系的。走了老亲戚,接着是瞧七大姑子八大姨,宴请同事朋友,或被同事朋友宴请,你来我往,眨眼七天假期就过去了。初八是上班的日子,到单位门口时,大家互致问候:新年好!新年好!过来了?过来了。没留在那边儿?没留在那边儿。被问者越听越不对劲,最后品出味来,这是咒自己呢,于是窜上前去,猛捋人家满是肥油的后脑勺。打归打,闹归闹,一上班就该书归正传。




七擀八扁九捞十烙,随后就是正月十五的灯节。乡下舞龙的、舞狮子的、扭秧歌的、跑旱船走高跷的,纷纷进了城,出了这个单位,进了那个单位。演出结束后,主家少不了要封条烟,封箱酒,或是封个红包。十五那天夜里,人们早早来到街上,跟着熙来攘往的人流,忽东忽西,走马灯似的瞎转。头上,时不时有礼花绽放,或如菊花,或如流星雨,与皎洁的月亮相辉映。

灯节一过,单位的纪律一天严似一天。至此,年也算过到了头。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注: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3、本文启用赞赏打赏功能,请根据作品质量和自身情况进行打赏,量力而行,赏金的100%为作者稿酬,打赏日期计算为本文发布之日起七天内,无打赏无稿酬,谢谢您的支持!

4、欢迎转发微信公众号“老家许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单位或个人需使用“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号相关作品,使用之前请务必联系后台。


---老家许昌,只采撷有温度的乡土味道---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投稿信箱:hnxc126@126.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