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创配合整脊调曲治疗颈脊源性眩晕症63例疗效观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8-11 04:19:12

陈斌、陈兆茹杨小康陈林(勉县风湿疼痛病医院中医整脊科  汉中)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微创配合中医整脊调曲治疗颈脊源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颈脊源性眩晕症患者63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中医微创+整脊调曲组(A组)33例和单纯中医微创组(B组)30例。A组用中医微创松解病变点并配合整脊调曲法理筋调曲度整脊骨;B组单纯用中医微创松解病变点。结果:二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组间眩晕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 结论:中医微创配合整脊调曲治疗颈脊源性眩晕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医微创;整脊调曲;颈脊源性眩晕症 

 颈脊源性眩晕症在《中国整脊学》第二版韦以宗教授定义为:因颈椎骨关节紊乱,椎曲改变,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及本体感觉,引起头晕目眩,颈活动受限,精神萎靡、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症为主的痛证称颈脊源性眩晕症[1] [2] 。归属中医学“眩晕、眩冒、眩运”等症。我们在中医整脊学整体观念指导下,灵活运用“理筋、调曲、练功”三大治疗原则[2]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2011年—201410月我院门诊治疗的6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2972岁,愿接受本临床观察治疗的患者。分为中医微创+整脊调曲(A组)33例和中医微创组(B组)30例。A组男13例,女20例;年龄3072岁,平均(46.47)岁;病程328个月,平均(9.17)个月。B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969岁,平均(44.73)岁;病程233月,平均(8.12)个月。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国整脊学»颈脊源性眩晕症诊断标准[2],且患者均有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动异常现象。排除标准:?患者出现眩晕是经过X线和TCD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者,出现眩晕的原因可能不是由颈脊源性眩晕引起。?与眩晕有关的其他疾病(如美尼尔综合症、高血压眩晕、失眠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大脑中枢性眩晕、眼源性眩晕、颅内肿瘤等)。?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等系统疾病和精神异常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症状严重的更年期患者。⑤所有研究的患者不符合诊断标准,消极不配合疗程进行治疗者。

 

1.3治疗方法:在《中国整脊学》[2] 和《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 指导下整体辩证论证,做出精确的病理、病性、病量诊断。

 

1.3.1理筋法[3] [6]

中医微创松解术:用骨空针或针刀在头后枕部上下项线选取5个软组织异常改变点。先取枕外隆突点并做标记,然后在上项线上向两侧各旁开2.5cm左右的软组织异常点处定点,再向外侧各旁开2.5cm处定点。这五个点为项韧带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的止点。在第二颈椎棘突中点和两侧分叉处寻找软组织异常改变定13点,这里是头后大、小直肌和头下斜肌的起点。颈曲异常者在颈567及胸1棘突处寻找软组织的异常改变点。患者取俯卧位,头充分前屈,颈部常规消毒,铺巾,用14号针刀在定点处行中医微创松解术。松解颈椎上下项线及枕外隆突时需戴无菌手套,左手拇指按压治疗点处骨面,针刀沿拇指盖处进针,针体与枕骨局部骨面垂直(即针体向脚侧倾斜45°),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刺入,当刀触及骨面后再纵行疏通横行晃动23刀后出针。松解第二颈椎棘突分叉处时,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向头侧倾斜45°,针刀直达棘突骨面,在病变层次和骨面提切23刀后出针。松解C5C6C7T1棘突时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垂直刺入骨面。如果低头动作受限制松解棘上韧带23刀后出针;如果仰头动作受限制松解棘间韧带23刀后出针;如果旋转动作受限制松解回旋肌和多裂肌23刀后出针。

 

1.3.2 整脊调曲法[2] [3]

 

1)牵引法[2]:采用上病下治法,行三维调曲法或四维调曲法调整腰椎曲度,对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者待眩晕缓解后可行仰卧位颈椎布兜牵引。

 

2)正脊骨法[2]  :辩证施法。颈椎旋转型用颈椎旋转法;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型用牵引折顶法;寰枢关节错位型用寰枢端转法。

 

3)中医辩证施治法[2]  :气血亏虚型用归脾汤加减,以补气养血,健脾胃;痰蒙清窍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以燥湿祛痰,醒脑开窍;风阳上拢型用天麻钩藤汤加减,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1.3.3  练功疗法:积极锻炼颈部肌肉可以有效增强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强化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预防和减轻颈源性眩晕。参照“以宗强脊健身十八式”中的第二式“虎项擒拿式”、第五式“左右开弓式”

 

第六式“挺胸后伸式”进行功能锻炼。


1.4 观测指标

 

1.4.1 眩晕主症评分:参照国际常用的数字疼痛分级法(NRS[4] [6] ,此法,04040个数字组成。用于记录患者眩晕的轻重程度,数字越大表示眩晕越严重。0为无眩晕,110为轻度眩晕,1125为中度眩晕,2635为重度眩晕,364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眩晕。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眩晕主症评分。

 

1.4.2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检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检测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流速(US)的变化情况。

 

1.4.3 疗效评价指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编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和《中国整脊学》[2]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眩晕症状消失,椎体旋转和椎曲恢复;有效:眩晕偶发,椎体旋转和椎曲改善;无效:眩晕无明显好转,椎体旋转和椎曲无改善。有效率=治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算数平均数加减标准差,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二组间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眩晕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A=中医微创+整脊调曲,B=中医微创组

 

 2.2  二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治疗后二组患者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比B组更明显(P<0.05),见表2

 

2、二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S比较(mms-l X±S)

 

 2.3  二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后二组患者总有效率均较满意。A组明显优于B组,且在治愈率以及无效率的对比上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A组总体治愈率高于B组,且无效率低,表明中医微创配合整脊调曲治疗颈脊源性眩晕症较单纯运用中医微创治疗的效果显著。单用中医微创或只用整脊调曲治疗效果缓慢,治愈率低,且易复发。A组在治疗后血流速度指标均明显改善,眩晕评分指数明显下降;B组则变化不显著,说明中医微创配合整脊调曲法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流速度变化和眩晕等症状,达到治愈效果。

 

3.2 病因病机:《中国整脊学》[2]认为脊柱劳损病主要病因是脊柱力学失衡。表现为脊柱骨关节错位继发椎曲紊乱,导致从脊椎椎间孔发出的神经受损,甚至椎管内的脊髓受压(颈椎的椎动脉受阻),附着在椎骨的肌肉韧带力学失衡而出现系列症状体征,故而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为主的症候群。

 

3.3  整体方法论的整脊治疗学[2][7]: :《中国整脊学》[2]脊柱  整体观的系统方法论认为:静态骨关节结构系统的结构形态与功能、动态肌肉韧带系统、脊髓神经调控系统三者互为因果。一方面有问题都会导致脊柱运动生物力学系统有问题,其中脊柱的四维弯曲体结构运动力学、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动力平衡四维平衡理论和椎曲论,这些理论是脊柱运动生物力学系统核心内容,脊柱的整体方法论决定了脊柱整体治疗学的三大原则是理筋、调曲、练功。其中理筋的目的是松解肌肉韧带力学失衡,为正骨提供力学支持,正骨的目的是调曲,使脊柱达到对位、对线、对轴,恢复其结构力学平衡;练功是理筋、调曲的自我疗法,椎曲恢复后,通过自主练功,使肌肉韧带起到“夹板”作用,维持其生理状态的稳定。三大原则指导下的四大疗法和八大策略是整体方法论的治疗策略,充分体现了整体观、系统论和动态观的思维方法[7]。故而颈脊源性眩晕症的治疗效果满意。

 

3.4 展望:颈脊源性眩晕症的发病率日益提高,且呈现出向年轻化发展趋势。如何治疗颈脊源性眩晕症一直是颈椎病治疗学上争议的热点,经过大量摘除颈椎间盘后发现许多患者的症状不能很好的解决。我国著名工程院院士葛宝丰,著名脊柱外科学家施杞、贾连顺、赵定麟等认为90%以上的颈椎病各类型的患者是不需要开刀做大手术治疗的,只有极少数的病例才有手术适应症。非手术疗法中的牵引、熏洗、拔罐、推拿、神灯照射、中频等疗法,不仅治疗疗程长且易复发,久治不愈。中医微创配合整脊调曲治疗本病疗程短,但单纯使用时疾病也易复发。只有通过中医微创配合整脊调曲和长期坚持功能锻炼才能取得长久的疗效,且不易复发[3] [6]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0.

 [2]  韦以宗.中国整脊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81-684.

 [3]  陈斌,陈兆茹,马兰存,等.中医微创配合整脊调曲法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56 [J]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95-98.

[4]  詹艳华.疼痛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要点[J].中国当代医药,200922:107-108.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6]  修忠标,刘洪.小“T”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201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09:362-364.

 [7]  韦以宗.从整体方法论看整脊治疗学[J].中国中医药报,2012322日,

 [8]  潘东华,陈文治,韦春德,等.韦以宗整脊手法图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8-141-142-144.

 

扩展阅读:               

勉县博爱医院院长陈斌

整脊专家田新宇教授莅临勉县博爱医院

健康易购助力博爱,共同打造勉县智慧医院!

中医“病→脉→证→治”诊疗模式应用

2018年,互联网+中医连锁落地成长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884833668@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岐黄子(微信号:CNYCTG)

☎咨询热线:400-800-3996 13099236778


查询线下连锁店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