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风味小吃—范庄集上的油炸糕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9-20 19:31:47


旺火烧开的饸饹锅里,饸饹条、山药粉儿在滚尖上翻腾,聚来散去的热气里,掌灶的大厨的身影时隐时现。集市上饸饹锅最多,锅旁多伴有烙大饼的土灶,直径半米的饼铛上是金黄的大饼,爆着溅起的油花花,大饼是饸饹的绝配。再扭身就能看见刚出锅的猪头肉、肉焖子,它们的香气最先到达。移动脚步,是油锅里翻滚的炸糕,堆成小山的发面烧饼……进了范庄集市上的小吃区,馋嘴的孩子就迈不开腿了,他们死死拽着大人的衣角,打着坠要吃要喝。于是,皱巴巴的票子递了过去,好吃的美味端到了大棚底下的桌子上,大人孩子一起吃个肚儿圆,然后摸一把油光光的嘴巴,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这样的情景,我不止一两次在范庄的集市上遇到。

范庄是赵县东部的一个古老村镇。与栾城、宁晋、藁城、晋州交界。旧历逢五排十为集日,这样算下来,每个月有六天时间过大集。范庄集市的规模不逊于县城大集,除了传统大集,还有个“二月二”龙牌会,庙会出奇得热闹,游动摊贩蜂拥而至,提笼驯鸟的、吹糖人的、蹦爆米花的、卖布头的、卖土特产的……。总之,花鸟鱼虫、吃喝玩乐这里全能找到。

庙会上共有个摆炸油糕的摊点儿,来自周边县份。其中,有一对儿中年夫妇,女子明显发福,男的是个秃顶,他们的体貌特征很好辨认。几年不见,他们的炸糕还是老官价,一块钱五个。他们炸制的油炸糕有点类似天津“耳朵眼炸糕”和胜芳“瑞发祥”炸糕。面皮通常用黍米面,和面使开水烫熟,做成剂子,用手捏成圆饼,或包豆馅,或包枣泥,压作圆饼状。然后,将锅内花生油用旺火烧热,顺锅边入进滚烫的油锅打几个滚儿,米香枣甜诸多好滋味便交融糅合到一起了。圆圆的糕饼在油锅里翻腾着,皮儿被滚烫的油炸出一层金灿灿的油泡泡,里面却十分绵软。当糕饼通体金黄浮上油面时,就可以出锅了。刚出油锅的油炸糕,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脆可口。

同我一块儿来范庄考察“二月二”龙牌会的是从石家庄市里赶来的文友们。我不失时机地向他们推荐这家的炸糕:“尝尝吧,我们赵州的特色小吃!稍等再让你们品尝正宗的范庄饸饹,这里的小吃你们一天都吃不过来。”大伙抢着黄灿灿的炸糕往嘴里送,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地总结出粘糕的五个特点——焦、黄、酥、甜、糯。
其实,蒸黏糕或炸黏糕在我们这一带很普遍,不光集市上有,各家各户都能做。黏糕这种美食,让我们吃出了童年的味道。小时候,黏糕的主料为黄米,黍子碾掉糠皮后的米为黄米,与谷子小米相比,它不仅粒大而且色泽金黄。每逢过年,老辈人以黄米为原料,粗粮细做,家家户户蒸制香甜可口的黏糕。富裕家庭更将黏糕过油炸制成油炸糕,但凡亲戚上门,油炸糕便成了桌面上离不了的好饭食。做法不同,而味道差别不大,传统油炸糕做法是将田里收割回的黍子,在石磨上脱去糠皮,碾成黄米面。然后在滚开的锅上架上笼屉,将面粉置于箩中,一层层筛下去,随筛随熟,达到一定厚度时,再盖上锅盖蒸一会儿,揭开锅后甜丝丝的米香便在灶间氤氲开来。此时,再用刀切片,便是清香爽口的黏糕了,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在蒸制黏糕时加进红枣,吃起来更为可口,再用油炸则称油炸糕。

也曾到过天津的古文化一条街,品尝了声名在外的耳朵眼儿炸糕,觉得在口味大同小异。于是写了篇《细雨里的津门文化街》,有这么几句话:耳朵眼炸糕乃是天津“三绝”食品之一,津门十大名吃,有100多年的历史,因为其坐落于耳朵眼胡同而得名。吃起来,才发现这种食品乡下也有,比如我品尝过的胜芳镇“瑞发祥”,品尝过家乡的油炸糕,感觉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有的只是颜色和口味的细小变化。我想,也没必要一定分什么高下,既然酸甜苦辣咸人各有爱,百花争艳总是好的。
吃与不吃,习惯与不习惯,全在于个人口味。我还是觉得家乡的食物比较对口儿。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加我微信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吃吃,喝喝,聊聊美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赵县新闻】第一现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