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说说应城木匠村的那些事儿(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06 04:32:32

 


讲叙小城故事,走进百姓生活。


《应城微讯》朋友们,大家好!感谢收听本期小城故事!我是青丝。上期九佬十八匠系列,我们讲到在应城天鹅镇发现了一个木匠村——花堰村,在这个木匠村里有一群做家具的方木匠,他们从民国时期就开始走村串户上门为主顾打制家具,把木匠老手艺一直传承到现在。之前我们在讲胡长发的学艺经历的时候,着重穿插讲了传统家具的一些打造技法和美感特质,今天我们就接着跟随胡氏家族的木匠生涯,去了解下民间家具那些过往烟云,以及现代家具的传承与创新。



木匠村里的方木匠

——访应城市天鹅镇花堰村木匠胡小金



木匠师傅受雇做工都有其特有的称呼,比如给机关厂矿干活,胡天金他们称之为公家活,给生产队干活叫队里活,给农家做活叫干乡活,用工少的活叫零活。乡活中,盖房打木架做门窗用的工时多,那是大活儿,接个十几间房的大活,父子俩人搭班子半年都不得闲。单件家具都是零活,若是哪家娶媳妇要做几件新家具那也算是大活了。

 

民间家具比不得旧时大户人家奢华,讲究的就是个扎实、耐用且实用。比如木仓,既可盛装粮食也可盛放杂物,几乎每户农家都有。这木仓是用一寸厚的木板粘接后组装而成,有二节和三节之分,每节标准长度二尺五寸,也可稍短。一个三节木仓长七尺多,拼接严缝,最考木匠手艺,是一项技术活。好的木仓可以传用几代人。

 


当年嫁姑娘衣箱是必不可少的陪嫁,有时也由男方做好后送到女方家再陪嫁过来。衣箱是成对的,前脸不露榫头,箱盖是在箱子组装封钉完成以后,再用锯子把箱体锯开做成。衣箱多以樟木打做,可以防虫。箱体有六个面,四面樟的箱子算是上等品,农家通常只在每面镶一小条樟木板。我小的时候印象最深刻就是我母亲的陪嫁木箱,特别精致好看,那箱盖上还雕了一对鸳鸯,就连箱锁也很讲究,雕花铜扣。

 

梳妆台、坐柜、柜橱、衣柜、床这些都由男方请木匠师傅来家里打做,俗称“打家具”。梳妆台有的装有镜子,但并不是每户人家都打,根据各家的经济状况而定。坐柜就是一种方形的小木柜,柜橱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才开始流行,而大衣柜以及其他新式的家具,是后来住房条件改善后,有了宽敞的空间才开始逐渐进入农家。

 

随着三夹板、华丽板等一些新型的装饰材料出现,民间家具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以及组合家具的兴起,纯手工老手艺打制的实木家具因为式样老化,工期太长,工钱也贵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越来越不被农家青睐。

 


胡天金也因身体原因,渐渐不再外出做活,偶尔接点附近村子的零活做做。2005年生了一场大病后,身体每况愈下,胡天金不得不放下跟随自己多年的木匠工具,和他打制了大半辈子的民间家具一起,渐渐淡出家具市场。

 

常言道,“一个木匠,半个先生。”意思是说一个木匠就等于半个知识分子。古往今来,也就是木匠,通过师徒传承,口手相传,将“几何学”运用到炉火纯青,分毫不差。木匠以木头为材料,伸展墨绳,以笔画线,再用刨子刨平,用量具测量,打制成各种各样的家具,继而又转向电机化的规模生产。如果说木匠是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老手艺之一,那么胡小金可以说是胡木匠家族将传统老手艺和现代木工技法完美结合,并推广运用至今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了。

 

胡小金出生于1957年,是胡氏四兄弟排行老三的胡春安之子。还在上小学时,胡小金就表现出对木工的强烈兴趣。每逢周末,父亲胡春安在家里做木活,年幼的胡小金就喜欢在一旁看,父亲见他感兴趣,就教他使用简单的工具,学做摇篮架子。有一次父亲病了,答应人家的摇篮架还未完工,胡小金悄悄地独自做好了给人送去,那户人家一直以为是胡春安做的,大概谁也想不到一个少年郎,也有这手艺吧。

 

小学毕业后,胡小金回乡务农,跟着堂兄胡天金学手艺。在家里学做了一段时间木活后,胡天金就带着他一起“转挑子”做乡活。胡木匠家族通常是谁家接活谁做,如果接了大活忙不过来,就找兄弟叔侄们帮忙。人多力量大,胡木匠家族手艺好、出活快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因此胡家从来不缺活儿干。对于学手艺的胡小金而言,自然是锻炼的机会比旁人更多一些。就这样,胡小金从小就练就了一手硬功夫。

 


谈起做家具,胡小金说,最难做好的其实是最常用的,比如桌椅板凳,因为用得多,必须扎实,经得起折腾。一旦没做好,就易松动,人一坐上去吱吱呀呀,活摇活晃,无形中会影响木匠的声誉。过去农村人家有一个小物件,现在很难得见到,那工艺是最最考木匠手艺的,很多的老木匠做了多年的木工活,也做不来。这个小物件就是一种长方形的木制茶盘。茶盘的难度在于四边要求上厚下薄,上边一寸二,下边八分。且四个角都是应用传统家具的榫卯古法结构制作,以榫卯相接,严丝合缝,这点尤为考人,很多的木匠都没有这样扎实的基本功。

 

胡小金的基本功来自于嫡传,胡家老木匠都是他的师父,尤其是堂兄胡天金,从来不会在他面前留一手,胡小金跟着大哥学了两年就单打独斗出门做活了。那一年,20岁的胡小金跟师兄们一起做大活,为一户人家做门窗,那时候的他刚拿斧子不久,却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师兄做四块门,他也做四块门,到收工时发现师兄下的木料居然有两块门都顺了槽,同了边,无法安装,而胡小金下的料都很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的浪潮席卷而至,农村有手艺的年轻人也都涌出村子,向更广阔的天地奔前程去了。胡小金也随着外出务工大潮先后到大东北、乌鲁木齐做过门窗做过家具,到沈阳军区做过办公用具。外出务工不仅锻炼了他的生存能力,也让他学会了很多现代电机化设备的使用。现代木工设备大多是电机操作,比如刨床削料,电锯整料、钻眼打孔等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取代了传统的锯刨砍凿。

 


尽管批量生产替代了手工作坊式的木工活计,但一些传统的老手艺依然不可能完全被取代。比如四角柜之类的家具,先是用机床下料,打出来的眼,仍然需要用传统老手艺的凿子凿孔。因为纯手工的安眼,运用榫卯技术结合更紧密一些。机械做出来的东西虽然外表好看,但并不耐用,既不紧致也不结实。木料都是会随着使用,加之气温等等外在因素而热胀冷缩发生变化,如果衔接不紧密用久了就会松动。基于此种原因,家具厂对于有传统老手艺的木工师傅还是有很大的需求。

 

胡小金在外乡打拼了些许年后,曾经想回乡和侄儿几个合股开办家具厂,终因资金不足未能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没有乡活可做了,胡小金丢不下跟随自己半辈子的手艺,就到同乡田春明开办的鸿家福家具厂做活。一转眼现年已六十岁的胡小金,经营木工活计也有四十余年了,经他之手做出来的家具不计其数。

 

如今,他依然还坚持着在木料之间劳作,他笑着说,别看我现在不年轻了,可我在家具厂靠自己的手艺吃饭,每月还能挣五六千元工资,伢们地放假回来基本上都是我安排生活,不但自己的生活不要伢们负担,三不时还可以大帮小贴一下。现在的木工师傅只能叫做木工,不能叫木匠,因为他们都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现在的电子设备,不需要这些传统手艺的基本功了,只要会电脑操作,机器会自动下料出成品。我要是还年轻个一二十岁,也要去学习电脑操作,去大型家具厂感受下现代设备的神奇。胡小金调侃的话语里多少带有一丝隐忧和遗憾。

 

说到电脑操作,胡小金的眼里闪现出向往的神色。他说,那家伙真是神奇,新式家具的式样都通过电脑设计,制作成三维图纸,将设计数据输入生产线操控机械的电脑上,那些铁家伙就会自动化加工、生产出图纸上设计好的家具款式,又快又省力。哪像我们手工操作那么费劲。就连家具上的一些木雕件,也有电脑设计、电脑掌控、机械加工的。但是电脑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生产线上下来的家具,还是需要人工质检和一些相应的修补、加工和美饰的。

 

现代家具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家具生产过程中,工人不再是主体,而成为机器的辅助。尽管市面上的批发家具,已经完全放弃了传统工艺,都是用螺栓或者铁钉固定,但是传统的古法制作纯榫卯工艺,依然散发着其独特的异彩,以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复古家具依然有其昂贵的收藏价值。相信木匠的老手艺不但不会消失,还会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长按识别 别有洞天



小城故事往期阅读


应城老铁匠的漂泊岁月(上)

应城老铁匠的漂泊岁月(下)

应城老窑匠半世纪的坚守(上)

应城老窑匠半世纪的坚守(下)

神秘女主播讲应城故事 | 百年手艺两代人(上)

神秘女主播讲应城故事 | 百年手艺两代人(下)

小城故事:说说应城木匠村的那些事儿(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