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木子美璃 小时候的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11 04:21:55

文丨木子美璃   图丨源于网络



小时候过年的快乐是从腊月的杀年猪开始的。谁家决定要杀辛苦喂养一年的猪,会提早去招呼其他村民过来搭把手。这天早晨,天还没亮,家里的妇人早早生火烧开满满一铁锅的水。男人们搭起一个简易的灶火台子,用几根木椽绑成一个简易又结实的挂猪架子。一切准备就绪后,只等着把那只早晨起来就闷闷不乐的猪拉出圈。


为什么说它闷闷不乐呢,因为它早晨吃了一把豆子,老家有个习俗,说是快要命尽的猪吃了豆子后就会知道自己即将被宰杀,也就能乖乖上路了。也有人说,甚至看见过吃了豆子流出眼泪的猪。不知道8是不是真的,总之,愿它安心上路吧。每个物种都有它的宿命。七八个壮汉愣是生拉硬拽出不愿出圈来的猪,提耳,抓蹄,揪尾巴,这只不愿死去的猪被用劲抬上了废旧的门扇,男人们死死按住它,不让它有任何翻身逃脱的机会。屠夫眼疾手快,抓住时机,找准它的要命处,狠命一刀,猪的惨叫在腊月的天空里凄厉地回荡着。


现在想想,那叫声是它被疼得撕心裂肺吧。小孩子们觉得这一天好热闹啊!妈忙进忙出,舀开水,倒开水,拾柴火,盛猪血,浸猪血,煮萝卜片,泡粉条,一切都在厨房里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男人们烫猪,拔毛,去死皮,解剖,去内脏,一遍遍冲洗肥白鲜红的猪肉。在我们眼里,进进出出的人,嘻嘻哈哈的笑闹声,多么热闹,多像一个盛大的宴会啊!我们只顾玩耍,提着猪尿泡,踢着打着。


下午两三点时,一切都要收拾干净了,挂在架子上被解剖成两扇的猪肉也抬进了家。男人们洗干净了双手,围坐在炕桌前,说着闲话等着肉菜端上桌。厨房里已经隐约能闻到猪肉菜的香味儿。妈妈在盛菜,一碗又一碗端到了杀猪人的眼前。大块儿新鲜的猪肉,自家地里长出的土豆做成的粉条,旱地里收获的白萝卜,猪血浸成的血块儿,冒着热气,冒着香气。人们吃得大汗淋漓,吃得酣畅淋漓,吃得啧啧赞叹,一碗又一碗,这碗肉应该是对庄稼人最好的犒赏了吧。妈要等到男人们吃得差不多嘴歇了时才能坐下来,端起饭碗,品尝自己喂养自己炒制的肉菜。


我们孩子们早都尝过了鲜,吃了个肚儿圆,在厨房门口撒着欢儿。吃完饭要洗锅的妈把几大碗肉菜端到我们跟前,按照妈的叮嘱,这碗给邻居五奶奶家,这碗给大奶奶家,这碗给二奶奶家,爷爷奶奶家就不去了,因为他们在杀猪前就被爸妈请来了家里呢。我们都很乐意给邻居家送菜过去,因为还能得到他们的夸奖,来时的碗里会放上一个馒头或者一个油饼。

 

小时候过年的快乐是吃上了一年难得吃两次的糖果。我们家里有个高低柜,是身为木匠的爸亲手做的。每年的腊月二十几一过,这个高点儿的柜子里总会放着一碗用花花绿绿的糖纸包裹着的糖果。糖果纸是纯色的,糖果是圆圆的小球球。妈为了防我们偷吃,柜子的门总是紧紧锁上的。大人们总是害怕了穷人家的娃娃吃啥没个够,这为了过年支撑门面的一碗糖果万一没锁好门被我们偷吃完怎么办。


所以,只要妈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钥匙开柜门,或者一听到钥匙上那个大大的黄铜铃响动,我们姊妹三个总会齐齐拥过去,把脖子伸的很长向柜子里张望着,妈被我们三个的头挤在中间,那碗有着美丽外衣的糖果静静地坐在柜子里,我们争先恐后指着里面的东西叽叽喳喳说着,妈只好每人发一个糖算是安抚了我们无限兴奋着的馋虫。其实这碗糖我们并不会吃到几个。这碗糖要在年三十晚上灶神前供奉几个,在已逝祖先的像前供奉几个,去庙里烧香拜佛时供奉几个,初一早晨进门来拜年的小孩儿会得到几个,正月伊始妈的口袋里还要装几个,见到邻居或者陌生的小孩儿给几个。小时候,多期待那个锁着的柜子能被经常打开,能多次探进脑袋看看柜子里神秘的东西。可是,正因为它被锁着,我们才多么期盼过年,打开柜子来时又多么惊喜。

 

小时候过年的快乐是能穿一身新衣服。早早缝制好的新衣服妈是不允许我们提前穿上的,要不然弄脏了怎么办,过年时穿啥呢。最早腊月二十九能穿上新衣服,再者是三十那天,如果妈实在管教严厉那就只能等到大年初一早晨再穿咯。穿着新衣服约上小伙伴一起做饭饭刨土土,即使弄得浑身是尘土,也能从大家眼里收到羡慕的讯息。穿着一身新衣服去拜年,在冰天雪地里走亲访友,亲戚对新衣服的撵摸夸赞能带给我们满足。

 

小时候过年的快乐是围着大锅炸油饼。别看庄稼人的地里种着胡麻,一年能多次吃炸油饼的却没有几家。于是,人们把对炸油饼的向往和热情,全释放在了腊月二十几的天气里。


自古以来,炸油饼基本都是妇人的活儿。和面,起面,揉面,擀面,切片儿,擀坨儿,加花纹儿,烧热油,面块儿浸油锅,油饼上咕咚咕咚冒油泡儿,用筷子不停翻动炸至两面金黄,直到夹起来觉得油饼很轻了,就可以捞起在盘子里面控油,最后装进大缸里储存起来以备每天吃过年用。心灵手巧的主妇们还可以拧麻花儿,搓果果儿。


长大后的我长长穿梭于马路和小区之间,腊月时节的小区上空也会弥漫着浓浓的油香味,偶尔放慢脚步,伸长鼻子,东闻闻,西嗅嗅,好香的味道啊!游走在鼻间,绵长,清淡,甜而不腻。栋栋混凝土建筑都浸泡在这浓郁的香气里。鞭炮声时时从不远处的空地上传来,升腾起缕缕白烟。在渐渐降临的夜幕下,我慢悠悠穿过匆匆赶路的人群。我突然想起,我因妈妈能炸一回油饼而喜悦不已、因鞭炮齐鸣而欢呼雀跃节日来临,那时,我还是个孩子。

 

小时候过年的快乐是跟在大人身后像模像样的完成一个个传统的习俗。腊八的清晨男人们要去沟里河边搬来冰块儿,透明的冰块儿放在每个房屋两面的门墩上。腊八那天晚上要熬米散饭,人们吃之前必须给门神嘴上少糊点儿,爸说这叫“糊心饭”,吃了“糊心饭”以后人们就真的不知道心疼钱来的有多不容易了,就开始美美地花钱了。哈哈,这说法真有意思啊!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天黑之后男人们要送自家的灶神回娘家去。灶台前的香炉里会上三炷香,灶台上摆放着给灶神的贡品,什么糖果啦,油饼啦,苹果啦之类的,糖果是专门的枣糖,形如小花卷的白色灶糖中心镶嵌着一颗大红枣。据说灶神会骑着骏马上路,回娘家时得饮马。所以铁锅里得倒点儿水。作为一家之主的爸虔诚地磕头叩首作揖,随后在院子里放几个炮,为灶神送行。从小年这天开始,年味儿会越来越浓,娃娃的感觉就是感觉每天都是过年。扫房,泥年,填补家里各个角落的老鼠洞。洗衣服,洗床单被罩各种东西,办年货,蒸带红花儿的大白馒头,剪窗花儿,写对联儿……


忙忙碌碌的终于到了三十这天。我们大清早爬起来赶快穿好新衣新鞋,出门去参与到扫雪的大军中。那时候的冬天大雪不断,隔三差五总有一场美雪降落。每家每户拿铁锹的,拿大扫帚的,拿小笤帚的,房前,院子里,门口路上,三下两下,铺在地上厚厚的一层雪被堆成了大雪堆。吃过早饭,打浆糊,放鞭炮,贴门神,贴对联,大红的对联贴在门框上后年的味道又浓郁了许多。


下午的时光最好了。这时候,妈会早早洗肉,为晚上的炖骨头做准备。我们跳着笑着跟着家族里的男人们去已逝祖先的坟前,人们拿着炒好的鸡蛋肉菜、白酒、茶水、纸钱、香火、鞭炮,浩浩荡荡地去往祖先们的坟墓上。大人们把这成为“接家庭”,意为接已逝祖先的灵魂回家过年。我们一大群小孩子混在人群里,嬉笑打闹,好不热闹。凡是人多的地方欢乐总不少。一路走过,路过麦场,麦垛上高高飘扬着用彩纸煳好的插在竹竿上的风筝,每家草垛上都有风筝。每家丰收都有强烈的期盼。


这一天下来,我们早晨哈还崭新的衣裳这时候已经被灰土弄脏了,尤其是膝盖。你想,那么多的坟头,跪下起来,跪下起来,重复那么多次的动作,就这副膝盖最受罪。可是这么快乐的日子里谁家的娃娃又会在乎这些呢?天黑的很快,在爸放完鞭炮接回灶神后,我们所有人都回到了屋里。看着电视等着春晚开播,爸给了我们每人几角压岁钱,这几角钱被兴奋无比的我们用揣兜里捂热了之后,再由妈妈接过去替我们保管起来,可能最后还是进了那个神秘的高低柜里面吧。哈哈,谁知道呢。哥哥们偶尔会在院子里放串鞭炮,每家的男孩子都会时不时放根炮,村子上空就这样,一会儿啪一声,一会儿啪一声。偏远的小山村并不寂静。在春晚节目的陪伴下我们都焦心地盼着用大盆盛上来的大块猪排骨。在妈多次“不要一直揭开锅盖”的叮嘱声中,我们还是忍不住溜进厨房一会儿揭开大锅盖,用筷子戳戳这块儿肉,戳戳那块儿肉,一会儿进厨房热心的添把柴火。直到妈把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猪排骨端上了桌。这时候,春节晚会正好结束。三十晚上的守岁在十二点过后每家院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落下帷幕。

 

初一早晨要去拜年,妈把带大口袋的新衣服穿在了我们身上。我们几个像兔子一样奔着跳着跟着爸和其他长辈们挨家串户,给年老的长辈们磕头拜年。高兴的大人们会装几颗糖果在我们的口袋里。拜过了一轮后,口袋也满了,跑回家把挣来的糖果边向妈炫耀边掏在自家的桌子上。再一溜烟儿跑出门去,因为有个欢乐的大操场,有一群小朋友在等着我们。

 

初三过后年也过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准备走亲戚了。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厚厚积雪的弯曲山路上,我们肩上的大袋子里装着好多个点了红花儿的大白馒头。一家两个,大家一天能走好几家。有时候亲戚太远,山路不好走,当天回不来,只好在亲戚家住一晚,第二天再回来。关于走亲戚我的脑袋里装着很清晰的记忆。

 

小时候 ,年是炕头用被子包裹起来等着发芽的一盆扁豆 ,大铁锅现炸的一锅金黄色的油饼子;年是爸宰杀的辛苦喂养的年猪肉, 妈用大蒸笼蒸的带红花儿的白馒头,全家好不容易才能穿上的一身新衣服;年是揣在兜里舍不得花的几角钱, 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一挂鞭炮儿 。小时候年是对糖果的期盼, 是对肉的渴望,是全家一起忙里忙外的幸福和满足 。长大后,我看见年是超市里的拥挤和排队的长龙,是妈用心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结果谁都吃不了多少剩了大半桌子的菜,我感受到年是儿女们常年天南地北的奔波和回家三四天的团聚,紧接着又开始长时间的分离,长大后的生活越来越好 ,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时间一年又一年地过,在这离过年只有一周的时间里,我在如此安静毫无节日氛围的腊月天气里越来越怀念小时候那种单纯的过年的快乐……


-END-


【作者简介】木子美璃,原名李银环,一名文艺份儿十足的小学语文教师。喜欢并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内敛安静。


近期来稿回顾:

观点 | 渔夫 | 回乡偶记

来稿 | 梁芳丽 | 故乡


甄嬛系列回顾:

那些年,成不了的甄嬛和苏有朋们

甄嬛系列文——皇上和甄嬛的爱情(下)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本次编辑:余玲    责任编辑:圆子

主编微信:hlingz626


感谢关注空心窗,欢迎赐稿

投稿信箱:15069159817@163.com

题材 :小说诗歌、生活随笔 、散文杂谈、摄影作品(手机美拍)等

来稿须知:投稿必须原创,如有剽窃,文责自负,另请注明个人简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