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民俗 · 门楣缘何挂谷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02 02:18:06



 河东民俗 · 门楣缘何挂谷草?


在山西运城(古称“河东”)的盐湖区以及临猗、万荣、稷山、河津、新绛、闻喜等县市的一带农村,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家户的门楣上或临门墙壁上,都扎挂有一种图案形式的“谷草”(即谷子脱粒后的秸秆)。其含义,当地的人大部分都知道,但对于外地人则就难明其理了。





据访查,于门楣上扎挂谷草,乃当地一种生育民俗也。凡是生了孩子的人家 ,不论是男是女,都要在自家大门门首挂上几束干草 ,还要悬上红布条,写上字。由于十里不同俗,有的不分男女,有的男女有别,有的则还有讲究。如果不加留意,恐怕还分不出、弄不懂呢。

究其渊源和原因,还得从头说起。

众所周知,多子多富,增口添丁,是中国民众在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传统观念。所以,在中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娶媳妇、添人丁,是一家一户的莫大喜事。在具有浓厚民族文化传统的运城地区,从新媳妇怀孕到婴儿降生,更有着一套套“喜”的说法和讲究。

因为,诞生之礼,是整个人生仪礼的开端,它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产生与成长,历来倍受人们的重视。他们在人类的繁衍生息中摸索出了丰富的生养实践经验,在生育习俗中倾注了祈盼健康长命的美好心愿,故而逐步沉淀为一套程式化的模式,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河东生育习俗。




孕育
当新媳妇怀孕,民间俗称“有喜”,或“有身子”。有些新媳妇怀了孩子之后,往往羞于启齿,常常用“有了”来暗示。怀孕后就会有各种反应,医学上称之为“妊娠反应”,而在这里则有的称“害娃”,有的叫“害口”,还有的叫“害喜”等等。

之所以称“喜”,是与中国民间的传统观念有关。中国人历来都认为“无后为大”,既然媳妇有孕在身,就意味着后继有人,能传宗接代,岂不是“喜”事一宗呢?当然,由于中国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这“喜”中的重要内涵是在于有“子” 。不过,儿女双全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喜”的内容也就把“女”包容在其中了。

怀了孕,就得在多方面倍加小心。家里要尽量为孕妇加强营养,调补身子,注意休息,不让做过重的体力活。孕妇也要注意保持愉快心情,不生气或少生气,以免伤了“胎气”。
饮食上也多有讲究,除尽量保证营养外,忌吃生、冷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忌吃辛辣食物,以防刺激胎儿;忌吃兔肉,以免生下孩子是豁嘴、缺唇;忌吃葡萄,认为吃了葡萄会生怪胎。这些忌俗反映了民间古老的“同类互感”的巫术迷信思想,是一种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今天,尽管人们心中并不真正相信它,但也没有人故意对这些民间禁忌作出抗拒。

怀孕期间,民间还有预测男女的习惯,这无疑都是“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一是认为“酸男辣女”。如果孕妇喜欢吃酸的,便认为是要生男孩;如果孕妇喜欢吃“辣”,就被认为可能是生女孩。也有的地方是反之。二是“男左女右”。如果孕妇腹部左半边隆起,认为将来生男孩,如果腹部右半边隆起,认为将来生女孩。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孕妇平时进门,无意间总是先迈左腿,将来生男孩;反之,则生女孩。因此,许多孕妇为了想生男孩,在人们注意自己时,走到门槛前,总是有意地调整一下脚步,让左脚先跨进去,以应俗语,求得心里安慰。

因为有“喜”,孕妇也会随之而提高身价和地位。




坐月子
从孩子生下以至满月,称“坐月子”。孕妇临产之前,旧时要准备谷草,一些铺在炕上,另一些放在孕妇背后让其靠卧在上面,俗称“坐草”。后来都普遍改为铺褥子,称为“坐褥”。分娩前要让孕妇吃鸡蛋,以滋补身体,以便生产时有力气。有的孕妇还要到娘家事先去做孩子的穿戴,称“做满月活”。有的家里要烙制干馍(白面薄饼),据说吃了好消化,产奶多。
出嫁的女儿,绝对不允许在娘家生孩子。认为分娩时的血污、秽气会给娘家带来“血光之灾”。也忌讳在别人家分娩,认为分娩“不洁”。
    婴儿降生,民俗称之为“添喜”,还有称之为“要下(即“生下”)”,或者“临盆”、“落地”。




 “坐月子”期间,本地礼仪程序或多或少,风俗、叫法也不一,主要可归为以下几类:

澼草
孩子一出生,家主便首先自家或请村邻乡友在大门上“澼(音pì。有的作三点水旁加“敝”)草”,为数小把谷草交叉而成。草把上插小红旗,上写贺语和吉祥语。有的中间还钉碗一个,筷子一双,并鸣炮,向外传递信息,以“添丁”示人。相传,此风俗始于唐代,表示希望寒窗苦读,事业成就。

有的于生孩子的当天、次日或者第三天,女婿还要专程到岳丈家去报喜,去时所带礼物,各地有不同讲究,有的带煮熟的红鸡蛋,生男孩带单数,生女孩带双数;有的是带公鸡或母鸡。岳母便将预先准备好的薄干馍交女婿带回。



谷草的扎法有讲究:有的只为头胎(不论男女)扎;有的不论几胎男女均扎;但有男、女之分。其中男的,中间一把谷草直立向上。也有以“谷草”有无“连根”来分,有“根”为男,无“根”为女。其中的谷草有的是娘家人带来的。当地人到了家门,只需看,不用问,便知是男是女。


小红旗上面的字,有的为通用 “状元及第”等;有的区分男女,生男为大喜,曰“弄璋之喜”或“皇榜魁首”;生女为小喜,曰“弄瓦之喜”或“巾帼英雄”。

另外,还有在大门口撒干草灰或放新砖的。砖为三——四块不等,或男左女右;或女三男四。



看月
3天、5天、7天、10天、12天、半月、20天不等,男女双方亲友(一般为女性)要前来看望和祝贺,名为“看月”。带给产妇的一般为红糖、红枣、小米、挂面、鸡蛋等滋补品和白面礼馍。所谓礼模,也就是做成各种吉庆形状的花馍,上面嵌上枣儿、芝麻之类的食物,取吉祥的意思。带给婴儿的一般为小儿衣物。主家设席待客自不必说。

闻喜花馍




在河津一带,小孩出生第三天的时候,岳母家要送用白面蒸的大圆馍,状如锅盖,俗称“槎窗厚楦”,放在女儿住所的窗台上,意在防邪气侵入。闻喜一带则是送油饼。女儿若是头胎,娘家要炸油饼99个(男)或10个(女)。取“女盈子不足”之意。主家将油饼分送于亲朋,名曰“散油食”。该县部分地方还流行“闹三天”的习俗,即在婴儿降生三天时,邻里宾朋就来主家闹喜。


有的地方则不同。婴儿出生后的前几天,其家门外人不得随便进入;有的产妇卧室还挂红布条,禁忌生人进入。

坐月子期间,产妇一月内不许出房门,只准在室内吃、住。要注意保暖、小心着凉。产妇一般由婆婆或生母照顾,现在大多是由生母照顾,叫“伺候月子”。饮食要吃催奶、产奶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像猪蹄、鸡汤、鱼汤、小米汤、酸汤等。要求味道清淡,忌吃生、冷。



过满月
即“贺满月”,也有叫“做满月”。新生儿满30 天,称“满月”。届时,主家设宴待客,故有的也叫“吃喜”、“闹喜”。满月的当天或前一天,要给婴儿剃头。当日,亲朋、故旧、邻里都来庆贺,主家置办酒席款待。娘家一般带玩具、“长命百岁”银锁、缝制的老虎褥子、老虎帽子、衣料等,件数多少,趁家之有,或视经济情况不定。亲朋一般给钱(俗称“上干礼”)或买礼物。有的地方娘家亲戚来时还要抬食箩(一种多屉木制用具,可把所带东西放进去,显示一种较高规格的行事礼仪)。然后,把礼物摆开,让众人赏评,或称“看月活”。早饭后,两亲家母要在庭院烧香放炮,新妇要抱小儿磕头敬神,祷告先祖,祈祷孩子安康成长。午饭为酒席,极为丰盛。





 在闻喜县等地,过满月时,要有许多家互相有亲戚关系的人联合起来,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如上衣、裤子用别针或是用线简单地缝在上面,这三百尺的布料,可以容纳多少件衣服是可想而知的。到过满月时,把这块别好的布料连同上面的衣服带到过满月的人家,作为礼物,挂在院子上方,表示庆祝。然后,客人中的妇女,往往要到房中看望一下过满月的孩子及其母亲,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红线上拴着送给孩子的零花线,并问长问短,以示祝贺。




走满月
满月一过,丈夫要将妻子送到娘家,称为“走满月”,或“出满月”、“住满月”。有的是男娃丈夫送,女娃则娘家接。在河津一带,当夫妻二人抱着婴儿来到岳母家,婴儿的舅舅故意将门掩闭,让其抱婴儿撞开,称为“走满月”。

至此,才算过完孩子人生仪礼的第一段。当然,还有百天、周岁、三岁、十二岁,程序之多,礼仪之繁,煞是好看又好玩,令人开心又开眼……













弘扬传统文化

发展民间艺术


收藏丨文化丨艺术丨人文


shchcc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