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线装古籍修复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02 19:35:20


浅析线装古籍文献修复

 

 

一、准备工作

(一)记录修复古籍

    所要修复的古籍是清末代线装刻本《药性》,该本古籍的封面已经丢失,现存共23页,总页数不详,多数页面缺损超过全页面的三分之一并出现严重的虫蛀现象,书页中间断裂,破洞。

                   修复前

                                   修复后


(一)制定修复方案

    这个过程是修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遵循“保持原貌” “少修或不休” 、“对古籍有利的原则。所以要使用和《药性》相同或者相似的质地、颜色、厚度的纸质材料进行修复工作,经过观察《药性》使用的是色呈米黄色,正面光,背面稍涩,质地韧性稍次的毛边纸。检查书籍纸张的薄厚、是不是曾经有修复,《药性》这本古籍曾经没有被修复过,所以不需要进行复褙纸的揭除,对古籍减少一些伤害。尽可能的采用补的方法,尽可能的用清水去污的方法,在托补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再次修补的问题。

(二)准备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籍修复质量的好坏,修复工具致关重要,修复《药性》所需的工具有工作台、修补托裱刷浆时使用的毛笔、桨笔和已经开锋的棕刷、盛浆糊的浆糊碗、折页时刮平书页的竹刮子、磨皮毛边的砂纸、刻刀、针锥、压书板、木榔头、书钉、喷壶、塑料纸、针线、铅块、竹启子、镊子、尺子等相关的工具。(如图1)

1  工具

准备浆糊

    将精白面粉或去除面筋的小麦淀粉放入制糊盆,加入少许40摄氏度温水,用木棍搅拌均匀,直到其成稠糊状无颗粒。刚烧开的沸水徐徐冲入制糊盆,边冲入沸水边用木棍顺着一个方向快速搅拌,使浆和沸水充分调和,直至浆由薄变厚,由白变黄,提起木棍浆糊能拉出丝为止,然后用木棍继续用力搅拌,直至发出光亮,待浆糊冷却后结成块。将浆面抹平,倒入一些高于浆面2到3厘米的清水。

 

(五)拆分古籍

1.拆书 揭页

   用剪刀把线剪去及纸钉(如图2、图3)。因为纸质脆腐碎散,所以在蒸了十到十五分钟之后的古籍一页页小心翼翼的将书页揭下来拆分开,拆分之后的比较碎的书页可以用文件本存放着。

   图2 拆纸钉

                              3 拆线


1.标书页

    残破古籍的页序残缺,用铅笔轻轻的给原书编上顺序的序号,以便于错放顺序时可以及时纠正,修补完毕,顺利地装订成册。 

2.清洁书页

    《药性》虫蛀严重,书内污浊脏物不少,(如图4),必须细心地用软刷,镊子去清除脏物,将皱在一起的部分轻缓的展开放入文件夹中。
               

                 图4 书页被破坏的程度 

            

二、修复书页

    

  看一下书页的破损情况,如果比较大的话,直接可以采用托裱的方式来修复.先把塑料布垫在桌上,保护古籍,然后将古籍背面朝上,直接刷上浆水,然后直接附竹纸后用鬃刷刷平.如果比较小的话,则需要把虫眼一个个慢慢修补起来先把塑料布垫在桌上,保护古籍,然后将古籍背面朝上,拿毛笔在虫眼周围直接刷上浆水,不能太多,不然竹纸会软,浪费,不能太少,不然会脱落,把竹纸轻轻按上去,然后慢慢撕下,拿镊子清理一下周围,使补的纸跟洞差不多大小.

  用毛笔沿其破洞口内斜坡面刷一层薄浆水,然后将选配好的补料,对准纹路平放在破洞上,其正面朝下,反面朝上。大块的补料用棕刷刷上,小块补料可用手指按紧粘住(如图5)。纸本可趁潮湿时用利刀轻轻刮掉其多余部分。再将托纸配好,然后上托纸。托纸上好后,吸吸水份,然后在托纸四周刷上浆糊,把伸边纸上在与画心四周搭1毫米的地方。刷平、排实、吸水,翻身后揭去画心上面的皮纸,在下面垫上报纸,吸吸水。

 如果是书页中间断裂,用皮纸裁成条状,粘合,称之为“溜口”,(如图6)取一条约一厘米宽的溜口棉纸,一手捏住其上端,另一手持其下部,将溜口条轻轻地从下往上贴在书口上,再用右手中指在溜口条上轻点几下,使溜口条和开裂处粘平,然后两手持书页的两边同时慢慢的从桌上提起,放于洗水纸上,边修边将修好的书页相错两三厘米错落排放,五六页为一层,垫上一张吸水纸,如此继续修补排放。

  图5 补洞 

                           6 溜口

 

修复原则:先补大洞再补小洞,最后贴皮纸(注意:粘好一个洞要把书页拿起来一下,以防书页会粘到桌子上拿不下来一般都会在桌上先附一张塑料薄膜,然后修书页,修好以后再附一张薄膜,这样可以直接整个翻过来 ,再拿鬃刷刷一刷,然后再放在报纸上,这样弄粘的竹纸不容易掉,但是可能翻不好书页会弄皱.然后修复好的书页放在一边,拿报纸垫好,隔开,晾干即可其次,把晾干的书页叠好就可以进压书机书页要拿报纸保护好,正反都要报纸,正反都夹上木板,要保证书页是平整的,不要出现褶皱。

二、整理书页

   第一步:压平,修补过的书页,由于浆糊的作用,在干燥之后有时会出现书页不平或褶皱现象。在书页上喷上水,放在吸水纸内压平。

   第二步:折页,书页干透压平,即可折页。折页时须按原折痕原样折回,即使原已折偏,也无须更正。若书口已残损不见,折时可将书页举起,迎着光对准栏线或书页的边际折叠。

   第三步:修边经修补和溜口后的书页,周边会有余出毛纸边,书页折叠后,要用剪刀或刀将其修剪整齐。如果补洞时余出的毛边较长,可用刀裁去余边纸。整册书采用托裱方法修补的,需用刀先将书页地脚或天头处的余纸裁去,装订后再将另两边裁切整齐。  

 第四步:捶平,书页修补后,洞口粘结处就比原来多一层纸,当书页摞在一起,补过的地方会高出许多,因此需要用平面铁锤将高出的地方捶薄,捶平,使其与原书的厚度相等或接近。捶书一定要待书页干透才能捶,否则书页容易粘在一起。捶书时用力须适中,不可太大。锤子要拿得平稳,否则会出现捶痕或捶破现象。

    第五步:压实,书页经修补后,蓬松不平,需要压书机或石块等将书页压实,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装修工序。

四、装帧书页

    第一步:齐栏,将压实的书页书口处的下栏线对齐,使之成为一条垂直的直线,使书口整齐美观。

    第二步:穿订纸捻钉,用纸捻成纸订将书页合订起来,使其固定,以便进行裁切装订等后道工序。纸捻钉用韧性强的皮纸做成,形状分为纸钉和蚂蟥攀两种。在书籍前后各加两张接近书页颜色的护页,将书口及下脚顿齐,将顿齐的书平放在锥板上,用尺板及镇块压住书口处,纸捻的位置一般打两个钉眼,分别打在书页长度的三分之一并距书脊至栏线三分之一处为宜。打眼完成后旋转锥板,使书脑处面向自己,轻轻拉动最下面的护页,使书脑的钉眼处置于锥板外,将事先做好的纸钉穿过书眼,将纸钉穿过书眼拉结实。将书翻过身,把纸钉向两边按倒,用敲捶敲平,剪去多余部分,两头各留下一厘米左右即可。

    第三步:装书皮,书皮有单页和双页之分。因主要浅析线装书,大多数的线装书是使用“四折边单页书皮装法"将书皮裁切成比书页四边各长出约1.5厘米大小。台上放一块夹板,将书放在夹板上,书口朝向自己,将书皮居中放在书上,用尺板和镇块压住。两手将书皮沿着书口向下磨蹭,形成一道折痕,按折痕将书皮回折,并在书口靠近中间部位点三、四点浆,将折好的书皮粘住。将书转过,使书脊朝向自己,按同样方法将书脊处的书皮余边回折,点浆粘住。将书转过,使书根朝向自己,两手将书皮沿着书根向下磨蹭,形成一道折痕,按折痕将书皮回折,在书角处分别将回折的书皮重叠部分用剪刀依斜角剪去,成为斜角接口状,在书根中间部位及书角上点几点浆,将折好的书皮粘住。将书转过,按同样的方法将书首处的书皮余边回折,点浆粘住。

    第四步:裁切,采用托裱或衬纸方法修复的书籍,需用刀将书的三边裁切方正。

    第五步:打磨,书修补完毕后,书的三边会有毛边,为了美观起见,可用砂纸打磨毛口,使其平整光滑。

    第六步:打书眼,确定书眼的数量,一般为四眼和六眼两种;制作书眼位置的样纸;打眼时书正面向上放在锥板上,样纸放在书上,依样纸上的书眼用针锥在书上扎眼,拿去样纸,压上尺板,镇块。左手垂直持好铁锥子,右手持敲棒敲击铁椎子顶端,将书眼打通。

    第七步:包书角,包角的材料一般使用托过纸的绢,也可以用绫等丝织品。

    第八步:穿线,线装书多用丝线穿订,一般一本四眼线装书用线长度为书长的六倍,六眼书为书长的八倍。所用丝线及长度与书册厚薄成正比,书册厚一点宜粗一些长度宜长一些,反之相反。将线穿在针尖磨圆磨钝的针的针眼内,线的两头对齐,成为两股。将书正面向上放在台上,书脑朝向自己,从正面右边第三个书眼出来时从上往下穿入,将线头拉至书眼约两厘米时,用针从书脊中间中间将线头靠中间拔进书脑内,再将线绕上院眼往下穿入,把丝线捋平,拉紧,右手拉紧线头,左手捏住书脑将书册翻身,将针线自上而下从第二个眼穿出。以此类推,依次穿眼。打结沿书眼留两毫米的线头用锥子将剪断的线头塞进眼内。

    第九步:贴条,书名签长约为书籍长度的三分之二,宽约占书籍宽度的六分之一。粘贴的位置一般在距书首与书口约三毫米到五毫米处为宜。将签条反面向上置于台上,左手手指按住签条,右手中指蘸厚浆,在签条的四周沿边每隔二到三厘米处点上一点浆。用手指固定,然后用宣纸来回轻按,使其粘牢,最后放上夹板轻压。



参考文献

[1]童芷珍,《古籍修复技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2]冯鹏生,《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

[3]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4]童芷珍,《古文献的形制与装修技法》,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