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人心,我们走访那些的故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12 19:15:54

        早上起来洗衣服,洗好衣服后看天色还是不怎么样,考虑下午是出去摄影还是待在家里写点东西。九点四十八,,问我得不得空?。,,全国为数已经不多,我立马告诉小杨,有空,去。天公作美,临近中午出太阳,到中午很暖和,小杨他们过来接我,一行四人驱车往乡村驶去。

    

        ,当年响应国家“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从军报国,,去的时候十几二十岁,活到现在再小都已八十几岁,而且普遍生活困难,甚至,有的残疾,有的终生未娶,没有人照顾,住的房子漏雨,盖的被子破烂,好在,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自发寻找他们,记录他们、陪伴他们、关爱他们,他们在有生之年得到认可,心有慰籍,得到认可后,他们有的很快归队,有的身体反而好了起来。

        ,一个叫王朝均,又名王乙丑,贵州省岑巩县凯本乡沈家湾村田冲人,乙丑年(公元1925年)4月25生人,今年91岁,1942年入伍,在遵义团溪整训三个月后,,为前线训练指战员;一个叫吴永相,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人,戊辰年(公元1929年)腊月26生人,87岁,1943年入伍,74军51师153团3营机枪4连重机枪手,参加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我们先远后近,先去沈家湾再去马家寨,绕圈逐个走访。

        一路上,小轿车、货车、罐车,各种车辆疾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虽是过客,却彼此鸣笛打招呼;树叶泛青、泛红、泛黄,装点山野和村寨格外美丽,给人诗情画意感;天上的云白里带灰,散开如棉,飘浮在山巅,压而不抑;偶尔见一簇红团躲在杂草丛中,那是熟透了的救兵粮,嘴巴本能生津,想下车去摘来吃个饱。开车的是小李,李永祥,三十几岁,有一片桃林,还开了家电子商务公司,是贵州第一家新农保服务中心,行车途中,不断有电话打来,对方讲的是普通话,谈的都是单子,其业务可见一斑。

        两个小时左右,行驶在前的车子忽然在路边停靠,王老家到了。

 

         “嗯?和上次的不一样?!”看着陌生的道路和村庄,我纳闷地问道,“上次是艾家……”,小杨给我解释道,我才猛然想起,2015年五一期间我们是去江口县民和镇艾家坪看的王老,当时他在他女儿家住。说话间,一个小伙子不知从哪里拱出来,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据介绍,这个小伙子叫赵亚军,在本县天马镇开了家超市,特意赶来和我们一起看望民族英雄、。,拍照和录像,,小杨他们拿棉被和礼品的时候,我已经把相机设置好,先他们一步往王老家走去。

 

       王老家在公路的上坎,路口有栋木房,静静地矗立着,居高临下迎来送往,我虽是第一次来,却不感陌生,反而有亲切感。

 

       王老家所有的门都关着,小杨轻轻地推开厨房的门,只见王老卷缩在火炉旁烤火。说烤火,火炉温度很低,看到这幕,我们都意识到了什么,小赵赶紧找来柴禾,拿开水壶添火,而小李则打开八宝粥递给王老吃,王老嘴巴蠕动,囫囵吞枣般吃着,那是一幅饿极的吃相,我们“不约而同”降低讲话分贝,用心看王老吃八宝粥。

 

      小李和小赵坐在王老的两边,“缠着”王老给他们讲抗日故事。


      王老历经坎坷,2岁多时父亲过世,母亲带他由江口艾家坪改嫁到岑巩沈家湾,不料继父又逝,8岁的王老给人放牛,生活相当艰难;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11月,17岁的王老被抓壮丁,由江口、思南、湄潭、永兴、凤岗到达遵义,经过看地图、地形及战术、救援、指挥等培训后,,带过少将中队、校官中队、尉官中队、进站班,其中担任攻击连连长时,因为带兵带得好,受到学校教育长刘润清的表彰;1946年回家务农,1949年11月岑巩解放,1950年,解放军入川作战,,天马区队叛变,作乱土匪被浇灭、匪首杨鸿尧被活捉后,王老跟随剿匪部队到黎平、锦屏一代剿匪,在锦屏,王老冒充杨鸿尧的参谋长,打入土匪龙景昌内部,将匪首龙景昌擒获;1953年10月入狱改造三年。

        

        不过,,陪着王老讲话,聆听王老讲述,心里一直有点酸,抹不掉他吃八宝粥的“窘迫样子”。

 

        王老烤火的这间厨房不算大,但因为只有灶台和火炉,显得空,能见度虽然不低,却有阴森感。下午的太阳从窗户照射进来,正好照在照亮王老饱经沧桑的脸,志愿者晏仁炜目不转睛地看着王老,似乎在想着什么,团队的马甲在太阳的光照里散晕。王老有点调皮,用普通话讲述经历时,我们笑了,小晏笑的时候,眼镜在光束里晃动,眼睛的色彩跟着变幻,特别有意思,而王老的脸在太阳的光照里透亮,皱纹凸显,沧桑感更强。

 

        王老的儿媳妇回来不久,我伸出五根手指暗示小杨,五点了,该走了。小杨交代王老的儿媳妇要给王老换重量轻、保暖好的棉被后,我们起身离开。王老舍不得我们走,送我们到院坝,小李又扶他进去,如此这般,真担心到不了马家寨。

 

       

从沈家湾出来,一行人直奔马家寨而去。


        太阳渐渐落山,天浅蓝,地泛金。看着窗外的天色,,“风萧萧兮易水寒,英雄儿女出乡关,一腔热血报家国,不灭倭贼誓不还……”这首歌由贵州省黔东南州音乐家协会理事、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文邦明(文子)谱曲,,灵感不好时,跑去爷爷的坟前找灵感。

 

        车到神虎林,太阳就要落山了,天空红彤彤的,一行人急喊停车,纷纷钻出车门跑去拍照。我爱摄影,碰到这机会自然不放过,相机、手机不停抢拍,其中一幅用小晏穿团队的马甲做前景,很好的画面。

 

        到马家寨时天已经黑了,路灯已经亮起。

 

        吴老一个人在偏房烤火,见到我们到来,站起来招呼我们就坐。吴老烤火的这间偏房不大,一进门看见灶台,左边是一个水缸,烤火的火坑在右边。我是第四次见到吴老,他还是那么高,精神虽然不算好,但也不是很差。小杨问吴老,还认得到我们没?吴老笑道,你们上次带我去镇远。我凑上去,指着自己的脸问吴老,镇远有我没?吴老笑了。我们知道,吴老分不清我们是谁,但认得出我们身上的马甲,每次来看他都穿,。在镇远,我们沾吴老的光,。

 

        我们坐定,小李和小晏、小杨又“缠”吴老讲打仗的故事,问用的什么枪?吴老答道:“用的是‘夹板枪’……”吴老把捷克式机枪叫做“夹板枪”,把我们都惹笑了。

 

        “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吴老是民国32年(公元1943年)正月由父亲拈阄当的兵,,由玉屏到三穗,交给镇远师管区,经都匀、独山、南丹,然后坐火车到衡阳、长沙,再坐汽划子补充到桃源,。吴老15岁出远门,最初,心里难免恐惧和孤独,好在本家族的吴永堂、老湾邱元堂、钟湾邱毛毛、王家林邱培金、天堂河夏之辉,以及腊恰畈张银生,好多老乡和他一个部队,和老乡讲家乡话心理舒服些。经过开枪、装弹、蒙眼拆装机枪及简单的战术等训练,吴老学会使用机枪,和战友同仇敌忾打击敌人。

 

        对于战争的惨烈,吴老记忆犹新。部队奉命过桃花江增援常德,一路所见,老百姓的房屋都烧了,57师死守常德,打得很惨,全师没有几个人活下来。吴老他们赶到东门口,将牺牲的战士收拢,挨着城墙掩埋,埋了400个还是4000个,吴老已经记不清了,但他清楚地记得,到处都是牺牲的战士,他们敲锣打鼓开追悼会都开了半个月;清楚地记得常德的地名,大树坪、太子庙、太平桥、芭蕉坳;。

        吴老有风湿。部队奉命急行军防守洞口桃花坪,,,,不得减员和丢失武器,否则枪毙。,全排士兵除了排长,其他的被俘虏和牺牲,排长拿着根预备枪管回来,,要枪毙排长,连长良心好,不忍,留下排长的一条命。吴老掉队,看见两个戴钢盔、穿黄军装的兵跟在部队后面,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他们说是广西部队的,吴老感觉不太对,就赶紧报告给连长,连长带人去抓,原来是日本人的侦察兵。部队赶到桃花坪后,,,吴老他们用重机枪压制敌人,在芷江机场美军飞机的支援下胜利了。

 

        因为太晚,,我们没坐多久,就返回家去。吴老送我们出来,我用相机拍下他送行的依恋。吴老念念不忘当年战斗过的战场,多次提出“我想去常德看看”,我们看着吴老的身体,不知道怎么回答。

        回家路上,看着车外的灯火,看着岑巩的变化,感叹岑巩交通发达了,不仅实现镇镇通,村村通也实现了,一天走了好几个乡镇,这在以前不可想象。是啊,弹指间,小县城变成大县城了,各乡镇都有企业了,各村都有小车了,有电视已经不成为人们的关切而普及并频繁换手机了,更可喜的是,电商进入农村了,一些村寨有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了!

  

        小晏好像睡了,,准备写篇文章,谈着谈着又扯到王老,小晏听到了插进来,一起“回味”王老吃八宝粥,那吃相还储藏在脑海里,那“咕噜咕噜”的吞食声还在耳边回响……


编者注:永远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那是真正为这个时代抛头颅、、,为此,请果断转发、分享至自己的朋友圈,。

湘西社区往期精彩文章,请点击以下标题即可阅读

1、奥运冠军向艳梅回村,乡情淹没无数乡愁

2、只想问天问地问自己,梦想离我还有多远?

3、湘西州梦圆机场和高铁,这个才真正值得欢呼!

4、盼转发:34岁弟弟失踪16年,母亲哭瞎双眼,家人心碎肠断

5、好想在湘西有个家,但,是不是永远不会有了?

6、我们湘西失去的农二代,谁来拯救?

7、触摸让人动容的天堂:湘西女摄影师实拍西藏阿里风光

8、流泪满面!无臂湘西女孩坚强、艰难的28年求生路

9、湘西频发电信诈骗 请转告家人朋友怎么防范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

关注湘西社区   阅读魅力湘西

查看更多评论,请点击阅读原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