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4月“荆楚楷模”榜单出炉,这些“看得见”的榜样在你我身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2-08 04:19:43


        有谚语说:“好榜样就像把人们召集的钟声。”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把抽象的、无形的价值,变得具体而有形。
        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层层推介评选,“荆楚楷模”4月上榜人物名单揭晓.
        今天,就和小青一起学习“榜样”的事迹。
贺亮  襄阳绿控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出差发现了创业商机
25
岁的贺亮毕业于襄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曾就职于襄阳一家大型企业。2012年初,他到浙江出差,一汽车企业技术人员请他帮忙:“现在动力转向总成这么重,还老是漏油,你有没有认识好的厂家。”快一年过去了,贺亮在全国市场都没有找到这家企业需要的产品。
  何不自己生产?贺亮找到在机电企业做技术的朋友杨林,两人很快设计出了图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013年3月,他们成立绿控科技公司。
  去年4月,他们生产了两件样品,使转向总成的重量从42公斤减为28.1公斤,漏油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不过,北京一家企业觉得产品噪音大不予接受。他们又埋头研发,使产品运转的噪音降至60分贝。最终,南京金龙客车公司被绿控科技的产品打动,下了订单。
陈如泉 省中医院医生、湖北中医大师
德艺双馨的老中医
如泉今年78岁了。2015年12月24日,在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甲状腺科门诊,陈如泉打着夹板坚持坐诊,被网友称为“吊臂大师”。
  陈如泉每次都是提前半小时到诊室,75岁以前没有休过公休假,连大年初一也正常坐诊。一次,考虑到门诊又延时到中午1点半了,护士没有同意加号,患者一时情急与护士吵了起来。陈如泉得知后,向患者解释道歉并给他看了病。陈如泉总说,患者都是大老远跑来,能看的我都看。
  行医半个世纪,他发明了8种特效药,也尽量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看好病。2001年10月30日,他自制了第一份病历卡资料,如今已有4000多本,相当于一个甲状腺疾病的小图书馆,为科研留下宝贵资料。
中国第十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
抗击“埃博拉”的勇士
国第十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于2014年7月开赴任务区,在利比里亚执行了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19名民警分别来自省公安厅和武汉、宜昌、黄石、鄂州等地。
  他们在利比里亚期间,正值“埃博拉”疫情肆虐。警队长陈厚明说,民事维和警察突出的特点就是跟当地警察和民众打交道,通过“肩并肩”、“手把手”地传、帮、带,全方位指导和帮助驻在国警察机构提升综合警务工作能力。
  除了埃博拉以外,他们还要担心其他的疾病,如疟疾、马来热、登革热等。万一生病,他们也不敢去医院,因为那里也是传染源之一。警队内开展各类活动,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队员们想尽办法多运动,以提升身体免疫力。
  闲暇之余,队员们最思念的就是家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维和警察都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他们说,“你的表现,就代表了中国!”
  一年来,警队民警圆满完成各项维和任务,。
陈远凯 武汉市出租车司机
大武汉的好的哥
汉的哥陈远凯从业20年,是大武汉有名的好的哥。
  2012年春运的一天晚上,陈远凯将一位老人送到目的地后,老人傻了眼,面对几乎相同的楼房,老人不记得家在哪里了。陈远凯一边安慰老人,一边帮助寻找。半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偶遇在路边焦急等待父亲的儿子。老人的儿子拿出100元作为酬谢,陈远凯婉拒。
  去年8月的一天,早上5点钟,陈远凯在武昌站接到一位大姐,她带着两个小孩还背着行李,第一次出远门,显得怯生生的。陈远凯热情地招呼她上车,送达目的地付家坡时,计价器显示6元,陈远凯主动只收5元,他说刚跳的价,大姐十分感谢。
  他还学会了10多种方言,自编创作顺口溜和快板,向外地乘客介绍武汉,多次受到乘客称赞。
王玲 武汉市江岸区司法局花桥街司法所所长
和谐稳定的守护者
时化解辖区重大疑难纠纷70余起,,165名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在武汉花桥街,王玲被大家广为赞誉。
  2015年3月,64名出租车协管员因不满工作超时等原因,把出租车公司围得水泄不通,王玲获悉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稳定情绪、疏散人群、畅通交通,促使双方达成了156万元补偿金的人民调解协议。
  社区服刑人员刘某曾是处级干部,入矫后,王玲发现他十分悲观。王玲为他量身定做矫正方案,又多次上门疏导。刘某服刑期满之日,带领全家送上了“倾心矫治、真心帮扶”的锦旗。
  2014年春节期间,安陆农民工胡某在拆除武汉某公司旧空调中不幸坠楼死亡,胡某妻子詹某携两名幼女到司法所哭诉。当时,王玲的女儿正发高烧,她顾不上带女儿到医院,尽心调解至凌晨两点,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死者家属获得60万元的赔偿款。
刘国楷 鄂州宝丰金属棉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零做起开创一片天地
“没
有神仙皇帝,只能靠自己。”这是刘国楷常在口边的一句话。
  刘国楷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钢从事技术工作,通过努力,他很快就成为技术骨干。后来,他又辞职南下打工。2006年,刘国楷从南方回来,创办了鄂州宝丰金属棉制品有限公司。
  征地、建厂房、购置机械设备、招收员工、设计产品……他都赤膊上阵。一台价值700万元的钢棉机,他只花了不到100万元的成本。为了购置相关零部件,他跑了十几个城市,为了抢时间,几次在火车上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
  如今,公司的产品已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成为梁子湖区唯一做出口的企业。
余功茂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大学英语部教师
他无惧病魔跪着上课
功茂因慢性双肾衰竭,每周做3次透析,一年多来坚守讲台,每周上8节课,有时体力不支,只能跪在椅子上继续讲课。“我最喜欢走到学生中间讲课,但站时间长了胸口发闷、双腿发软”,余功茂说,他在讲台后的椅子上撑起身体,保持挺拔姿态,一般学生都发现不了他是跪着的。
  余功茂的课堂信息量大、课堂气氛活跃。课前,他总是多方查找资料,结合最新的学界动态和时事内容,力求让每节课内容充实。他的手机里,存有大量单词和长难句。“老师要不停地学习,才能传递给学生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他说。
  考虑到他的身体,学校提出不要上课,待遇也不会少给。“我才41岁,我要活得有价值”,余功茂婉拒。
余康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
90后女孩街头勇救老人
年3月22日14:30分左右,罗田县城街头,一位老人突然昏倒在地。
  在罗田县人民医院实习的余康颖恰巧骑车路过,她立即下车,检查老人的瞳孔和脉搏后,跪在地上给老人按压心肺。随后,她又将手伸进老人口腔,将呼吸道的浓痰抠出来,继续按压心肺。见效果不明显,余康颖用手打开老人嘴巴,开始实施人工呼吸。
  受余康颖的影响,热心群众连忙打110和120,并想办法通知老人家属。医护人员到达后,余康颖仍与医护人员一道继续抢救,不幸的是,老人最终还是离去了。
  跪着救人近一小时,余康颖累得大汗淋漓、浑身疲惫,婉拒老人家属的谢意后,她默默离去。围观市民将这一幕制成微信,引发罗田网友全城寻找这位“最美女孩”。23日晚9时,余康颖才被大家找到。
周欣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点亮肺部”的科学家
人体照一张CT,骨骼清晰可见,肺部却是一片黑暗。因为肺部是一个空腔组织,含有大量肺泡,在传统影像检测手段下几乎为“盲区”。
  2009年,周欣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实验条件,,肩负起开创国内肺部磁共振成像新方法的重任。
  经过五年不懈努力,周欣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得了国内首幅人体超极化129Xe人体肺部磁共振影像,成功“点亮”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盲区”。
  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肺部重大疾病的机理研究及预防诊疗开辟了新途径,入选我省2015年度“十大科技事件”。
罗官章 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退休县官回乡扶贫19年
峰“县官”罗官章79岁了,曾在海拔1700多米的牛庄乡当了13年“一把手”。1997年,他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后,回到他牵挂的牛庄。
  李传述家里5个孩子,住的是茅草屋。罗官章在村里推广香菇栽培时,知道了他家情况,二话没说,扛了一把锄头来到他的地里,指导他掏沟平地。一周后,罗官章又带着菌种上山,帮他制作菌袋、接种……第二年,李传述的香菇发展到5000筒,收入1万多元。
  杨绪超三兄弟轮着穿一双破球鞋。1999年初,罗官章登门动员他们种天麻,帮助贷款3000元,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当年,三兄弟净赚1万多元,将茅草房换成7间砖瓦房。8年后,杨绪超又建了新房。
  19年间,跟着他种烟叶、药材、蔬菜的1500多个农户,累计增收5.1亿元。
李玉洁 宜都市陆城头笔社区居民
她是湖北的“张海迪”
玉洁出生于1990年,7岁那年被查出患上了类风湿。为了治病,玉洁无数次承受着针灸的痛苦。14岁时,她不得不接受瘫痪的事实,告别心爱的校园。
  休学后,她曾十分消极,多次想过轻生一了了之。
  一次,她无意翻起《老人与海》,扉页上写到“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让玉洁豁然开朗。
  从15岁开始,她坚持写作。2012年起,她用三年的坚持完成了一部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的励志作品《梦想在110厘米之上》,全书共25万字,已于2015年7月出版。
  其间,李玉洁还考上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自学取得大专学历,创办“知心姐姐工作室”,进行了70多场励志演讲。
柴国义 枣阳市平林镇宋集村老人
99岁老人义守烈士墓68载
国义为刘书贵守墓的义举得从69年前说起。
  1947年秋,解放大军南下,河北籍南下干部刘书贵住在柴家,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1948年秋,刘书贵在率部转移途中遭袭牺牲。柴国义冒着生命危险,将遗体背回,掩埋在一片松树下。不久,当地解放,柴国义用没收地主的一副土漆棺材,正式将刘书贵安葬,并对刘书贵的战友许下诺言:“一定把这座烈士墓当祖坟一样看护。”
  1987年秋,当地灌区开挖渠道,准备挖掉烈士墓。柴国义不顾年老体弱,找到镇武装部。最终,水渠在烈士墓前拐了一个弯。不久,墓地一边受水浸泡坍塌,柴国义又找镇领导要求迁墓。最后,镇政府划了一片约300平方米的岗地,用水泥浇筑重建了烈士墓。
  每年清明节前后,柴国义都要在墓前对前来参观的学生、民兵等宣讲烈士英雄事迹,累积20万人次接受教育。


来源 湖北日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