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日常习作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30 21:45:49

若谷说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好的作文就是从生活出发——写生活,话真情。怎样写好作文呢?首先要求大家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慧眼,去捕捉生活的美。用心去抒写,去抒发,美文自然水到渠成。

散文,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所表现的也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或侃侃而谈,或自由畅达,或娓娓道来,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小作者们深刻生活体验,睿智的思考,对美的崇高追求。

分享学生习作几篇,与君共赏。(因为篇幅有限,未刊登的文章下次再发)



1
元 宵 

 初二5班 张焓琳


    吃罢晚饭,我们便去看火龙。

街旁的红灯笼,盛放的烟花,还有拥挤的人群都等待着,等待着。

突然,人群热起来了,远处敲锣打鼓的声音愈来愈近,依稀有金色火花闪现。领头的人们擎着红灯笼,手持条袯的人们引一条翻腾的追着花灯的火龙。那些持烟花的人们把金线似的火星子喷到舞龙的五六个汉子身上,那些汉子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打着光膀子,浑身上下只穿一条粗布短裤和头顶一斗笠。金色的火星子冲击着皮肉,他们的脸上却充满着欢喜和自豪。龙灯很是粗陋,像是用箩筐和粗布做成的,布上画着龙鳞,似乎被火烧过。古蜀国的龙灯,也该是这样的吧?

    气氛高涨起来了。街道上挤满了人,所有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跟着火龙向前走,就像举行一场盛大的迁移。到处都是烟火,到处都是锣鼓,这个世界似乎充斥着金色的光和红色的火,黑色拥攘的人群,还有满天金色的雨。街道两旁不时有锅煮着铁水,有人用棍子在锅里一搅,飞溅的火星子全都高高地泼洒进街道。漫天都被金色的雨笼罩着,真是无比的绮丽与梦幻!   

 我眼睛渐渐迷蒙起来了。只觉眼前是发光的金色和迷媚的红色,还有喧闹的黑色。三色交织,似有依稀的星光与荧光闪现。金色的火光好似盛大的喷泉,带着人们对未来的希冀喷薄着,直到梦乡。

龙灯和人群渐渐远去了,街道重归宁静。

今晚的月亮格外圆。

sdfd


2
   辣     

初二5班  王家炀


    四川人爱辣仿佛是天性辣火锅,辣烧烤,辣妹子,敢问哪一样辣我们四川没有?四川地处盆地,空气潮湿,四川人于是喜欢吃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

    连才长出的辣椒算着,一切辣味中,我爱喷香的烧烤,沸腾的火锅,还有一包同胖子回家路上的麻辣干。放学回家,买麻辣干孩子群常有的事。尽管大人们害怕垃圾食品的危害,会说吃五毛钱包包致癌。那样充满事实的警告,但是还是会在路上偷偷买来吃。

    清楚的记得,小学时候每天和胖子走在回家路上,看见街边小摊的麻辣干。便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纸”。毕竟,当时还小,还不会合理用钱。上午八九块,中午二三块,下午空口袋。基本上钱还没有在空袋里揣热乎就基本上用的差不多了。每每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和胖子便会翻出全身上下所有口袋,找出赖在口袋里不愿出来的皱巴巴的钱。有时我有,有时他有。无论谁有,都会买几包麻辣干。即使胖子只五毛钱,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买一包麻辣干,路上你一根,我一根有说有笑地吃完。我真心佩服他,他总是很耿直。不像我喜欢在心里打小算盘,少拿一两块出来。当然我和胖子的友谊并不是几包麻辣干就说的清的,而是一包值得回忆的,说不出味的,充满友情的麻辣干。

   酸甜苦辣咸,五味中其实是没用辣的。从生理角度上来说,辣是一种痛觉。但在我们四川人眼里,辣就是一种味道,并且必须排在五味第一个。因为辣椒辣的爽快,辣的好辣得我们痛快淋漓!

   辣得就像这片乐土养活的人民

   所以这片土地上地民族被称为辣妹子帅锅。辣不单单指身材如辣椒一般苗条火辣,也是指四川人不拘泥于小节的奔放豪爽的性格。锅也和辣脱不了关系火锅,串串,汤锅这些不都是最好的证吗?自然,锅不但指四川人身体强壮,如锅一般坚硬还指四川人耿直的性格。像铁锅一样,不响则已,就会发出沉闷如雷鼓的躁动。四川这盆大火锅,不只有辣,而是色香味形样样俱全。

     食物辣,生活辣,性格辣······是一种刻入骨子的民族辣!

sdfd


3
     酒    

初二8班 陈轩


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魂;粮食可以维持生命,是生活之本;却是将粮食与水的精华凝一体。

酒是诗人的灵魂,我虽不能像伟大诗人李白那样,醉酒挥墨写诗篇;也不能像陶渊明那样,酒来醉来诗意来,但是我却喜欢酒,好奇害怕

大小节日,欢聚一堂,酒香四溢,特别是过年,方圆十里,年味十足,酒香十足。尽管儿时母亲总是说:“那不是什么好东西,醉了就被坏人抓去了。近恐吓的话听了不少却还是抵不过儿时的好奇心。

    一根筷子,一颗好奇心和一壶未开封的酒。常听母亲说江口醇是咱老家产的酒,喝着都亲近拿着筷子,也不知是哪儿来的劲儿打开了瓶。筷子插进去转两圈,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这个能醉了被坏人抓走的东西,也想品出父亲口中的香甜,可是,我马上就把筷子拿出来了辣!辣喉。丢下筷子,跑出去喝了两口凉水才缓了缓。并不是父亲所说的那样香甜,真难喝!

   小时候的事情离今也慢慢远了,小时候确实向往着那书中一人一酒一孤影的诗意生活,慢慢长大,身处异乡打拼,有诗有酒,却没有辣喉的味儿时的家乡酒还未品足,便已被弃。

现在的酒虽然名贵,细细品来,再也没有那儿时乡土的气息,手心里的泥土也没有了那家乡的乡味,空气中弥散的都是对家乡的怀念。

    如今可是怎品,都不再,有那股

sdfd


4
 记忆中的食味 

初二8班 李林蔓


   一说起四川想起的自然都是“吃”。什么火锅、串串香、水煮鱼什么的。所谓一枚正宗的四川人,操着一手正宗的四川话。我深深地知道这些菜肴都只能吃几次,吃多了就会腻。对于我来说,记忆中的探海,仅属土豆。

    在我们这边,土豆也叫“洋芋”。这可以联想到它曾经有的洋盘的名儿“马铃薯”。为了让土豆变得洋气点儿,我家可下了不少功夫。记得,奶奶那会儿刚玩智能手机时就照着手机里的步骤给我做了回薯条。记得也不很清楚,好像是周末回家奶奶忘记把土豆解冻了。本来在快餐店里不到半小时的“打扮”,我硬是盼了俩星期。好在最后还是吃上了久违的薯条。但洋盘的东西总没有自各儿的好,在这十三个春秋里,记忆就只储存过这一次。

    乡愁总有自己独特的味道。隔三岔五,奶奶就会炸点“土豆荚荚”,然后用牛皮纸包着在路上吃。土豆荚荚顾名思义就是土豆丝外裹着厚厚的面糊,然后甩进锅里油炸。看!那里的荚荚就像池塘里的乱蛙,是蹦跳的脚步!奶奶炸荚荚是也会顺便炸点酥肉。记得那金灿灿的油水溅在手上,可以疼一整天。努力的成果总配得上一桌好菜:酥肉、咸菜、白馒头小米稀饭和土豆荚荚。再平凡的小菜,慢慢嚼起来也像汪曾祺先生说的那样回味无穷。欢快的味道在舌尖上蹦跳;咸甜辣的滋味综合在味蕾上,就像经历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金黄色的油炸菜配上爽口的稀饭,味觉的起起伏伏就像正在收听着慷慨激昂的演讲!一切的一切都体现在桌小菜里,生活的一切都融化在五味杂陈的锅碗瓢盆里。

    这个周末一回家,见奶奶正在煮红烧土豆和猪肉。我把菜端在餐桌上去的时候,奶奶摸了摸袖子说:“不好吃哈?等你们回来怕吃不上热的,就一直煮着这洋芋,结果洋芋就煮熔了……”我急忙纠正:“不不不,很好吃啊这洋芋,婆婆你手艺又长进了……”

    说实话,这土豆味道很普通,但昨天我却吃了很多,但这可能是我吃过最好的洋芋吧。因为,这是我记忆中的食味。

 
5
   大 米     

初二8班 李淑丽


大米,只是很常见的一种普通食物

我爱大米,爱田地,也爱那朴实勤奋的农民。

    家乡的大米总是那么甜,那么软,那么珍贵。因为我知道大米来之不易。

   小时候,妈妈让我去插秧,我蹦着小脚丫在田里乱窜。秧一棵没,倒是踩坏了不少。妈妈便不要我插了让我在埂上等她。我看到妈妈把一个红绳子从左边牵到右边。妈妈告诉我,这样插的秧才整齐。妈妈将面前的土先用手糊一下。再从手中小心翼翼的抽一根秧苗,缓缓地将秧苗插进泥土。妈妈说插秧,要注意不要把根部弄坏了,我坐在田埂上看着妈妈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个动作。忽然明白为什么妈妈晚归时总会说她累的腰酸背痛。

    秋子金黄的麦穗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的翻滚着,妈妈笑着看着盼着,盼着今年能有个大丰收。 妈妈在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收割谷子。我看着妈妈娴熟而又利落的收割稻谷,挥洒了一头的汗水。我想帮妈妈一起割的,但笨笨的我却将手割破了。妈妈便再也不敢要我割了。我用青篙把手拴了一圈,便看着妈妈一手抓住谷子,一手用镰刀割,然后又将稻谷放在背兜里。夕阳照在妈妈那汗流浃背的身上显得更朴实更美丽。

    妈妈在收割完稻谷后又开始忙忙碌碌的打米了。每次我们都会弄得腰酸背痛腿抽筋的。第二早起来又得开始忙活。

秋末我们去田里放火------烧谷根妈妈说是为了给土壤提供肥料,我哥哥还有姐姐一边跑一边放火,这儿烧一点,那儿烧一点。姐姐让我把谷根放在一堆点这样火大壮观,谷根烧的噼里啪啦的响。火光照亮了四周的田野,照亮了今年的丰收,照亮了农民和挥洒的汗水和朴实的心。

 妈妈每年都会翻晒谷子,防止长虫,然后再用打米机打出一粒粒晶莹饱满的大米。我捏着一颗大米细细的端详着,想要将他看破,看透。

    一颗大米总是平凡的让人觉得不平凡,我爱的也是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内涵

sdfd


6
 情 味 

初二8班 杨纯


    虽不似山珍海味一般引人垂涎三尺,也不像美味佳肴一般让人管不住口,更不似满汉全席的丰富。它十分不普通却也家喻户晓,它就是番茄炒蛋。一道平常的菜我却吃出了不同的味道。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品尝过许多美食,尝过许多不一样的味道,我觉得都不如那记忆中的番茄炒蛋。提起番茄炒蛋,就会想起妈妈忙碌的身影,厨房里飘来的菜香;就会想起儿时玩耍的身影,被催促回家的声音;就会想起一句句的关心和问候的话语。真的,比起山珍海味来,番茄炒蛋的情思太多了,回忆里写着的都是。

    “下周回家吃什么?”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番茄炒蛋。在求学的路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虽然平常也能吃到番茄炒蛋,可总觉得那里边少了一种味道,直到后来才知道那种味道是情味。在这少之又少的时间里“陪伴”二字才更显珍贵。

    不知古人是否也吃这道家常菜呢?他们又是已什么心情吃这道菜的呢?我不知。但总有人会在月夜里吃这道菜时想起远方的家人。殊不知,仕途不顺的苏东坡是否会在这皎洁的月夜里,把对家人的思念寄托在这一道菜上呢?也不知,云游四海的李太白看见这道菜时是否还想起远在他方的家人呢?在大漠边疆保卫家国的辛弃疾看见这道菜时是否会想起长安城内的家人呢?

    不知他们是什么心情,那时我也不懂他们是什么心情。直到后来才慢慢知道,吃的不是味道,似乎是一种情味。

 


7
    糖醋排骨 

初二8班 杨盈

小孩子总是极其嘴馋的,最受不了的就是那种酸酸甜甜的诱惑。像糖果!小孩子买糖果时总喜欢挑那种酸甜口味的,太甜了会觉得腻,但太酸了,又会让人牙疼,酸甜适中,正合我们心意。而在酸甜之中,我最爱的就是糖醋排骨。

  甜甜的酱汁,酸酸的外皮,再咬一口,滑嫩的排骨似乎在你的嘴里翩翩起舞,而霎时,嘴里也溢满了幸福的味道。这样的味觉享受还要归功于我手巧的妈妈,她每次做糖醋排骨时,总是巧妙的给排骨穿上樱桃色的外衣,当大功告成时还要在上面撒上绿白相间的葱花,这又是一个视觉上的享受呢!一阵又一阵的白色气体召唤着我,我收到信号后也是马不停蹄地奔向妈妈面前,央求着她,让我先尝一块。而妈妈总是欣然答应,我们脸上幸福的笑脸也逐渐成为她最大的收获。

  我愿是妈妈的手,我想帮她分担一些事情,她就可以不再那么累。妈妈,别人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我想我做不了棉袄,但是我可以做您的外套,我虽然不能给您带来温暖,但我也会帮你挡住那严寒!

  当你感到累的时候,我想为您捶捶背;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我想陪在您身边;当您感到开心的时候,我想和你一起哈哈大笑;当您感到伤心的时候,我愿意做您忠实的倾听者。

  您常感叹,时光为什么过得这么快啊!转眼,我们已经十多岁了。您或许没有白发苍苍,但容颜已经经不住时间的催化了。有时候,我看着我小时候的照片,常常会想到妈妈—想到她的伟大。其实我也常常怀着满腔的感激想要对妈妈说,每一次都是她让我知道她有多爱我,而不是我鼓起勇气去告诉她。

  哎!妈妈,每当您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时,我却想说:我永远爱您!


8
   小城味道  

初二8班 张文柳


    小孩子喜欢吃糖,喜欢甜食,却仿佛是天性,放在厨柜上的糖罐子。总会吸引我的眼球,不管移动到哪里,仿佛总有绳索牵引我的目光让我不自觉的用手指捏一小撮品尝品尝。

   “糖葫芦嘞!“一切见杂的声音中总能有我爱听的,牵着还未挑完菜的妈妈跑向了一个对于小孩来说很大的玻璃柜,十指头按在柜子前凑过鼻子,糖的味道更浓了,这更加坚定了一个孩子的决心,大人不用小孩说,就能将一张张绿色的钞票递给老板,换来一个孩子暂时欢乐。

连小学课本的也算,儿观看父亲做糖葫芦。我爱甜蜜的味道,如古城温暖的光,伴一串糖葫芦在清冷中披开乌云,散落在我的尖上。提起葫芦,就会想起二拔子着白色棒子的老爷爷,从北路走到中路再到南路就会想起那里人那不正经的普通话,让我对价格产生了疑问

想起稻香村那做工精致又让钱包减肥”的零嘴,确实惹人爱。想起,赵定爱黄贵,在黄贵生病的时候,请来一名江湖郎中看诊脉后让人用糖与山楂煎熬,每天吃几。谁知,果真如期病愈为一份爱情,才让糖葫芦霸占美食榜许久。

     那年,拿着妈妈给糖葫芦上面撒满了白芝麻,好似撒满了满满的爱让我不得吃,想放进被窝陪我起做一起做一个好梦,愿糖葫芦萦绕满头,我也许“感化”糖葫芦第二天头发上真的全都是糖丝,为了那份美味,咂咂嘴就吃个精光。

     但现在的味道却有所改变,不知道是味觉出了小故障,还是未跟上社会的脚步,依然沉浸在儿时单调的糖葫芦,却没有发现糖葫芦已变为糖山药、糖橘子……

     唉,尽管味道变了,但那古城中的叫卖声仍依旧。


10
        

初二5班 何思霖


你怎会知道,指引你前进的,竟是那小小的一盏。

 ———题记

     小学的时光,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我的学习非常的乏味。每天晚上由于时常停电的缘故,我只能凭借着蜡烛星星点点的灯火,在桌上做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我有了一盏灯,一盏属于我自己的灯。虽然是爷爷从废品站拿回来的,但是我并不嫌弃。爷爷告诉过我,灯是光明的象征,可以驱散一切黑暗,有了灯就不会恐惧。带着这句话,我一直努力学习,一次次地打开那一盏灯,即便已破烂不堪。可是破又算什么,旧又算什么。这一切不过只是形式罢了,俗话说:"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时光流逝飞快,我也在不断的长大。

    如今我已经进入初中,那盏灯却依旧放在我的书桌上。充电的接口早已损坏,它再也不能用。其实我几度想要将他修好。可是,一位位修理师告诉我,它实在是修不好了。有次回家看到那盏灯寂寞地站在我的桌子上。突然我觉得他亮了。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才真正解读了灯的真正含义。爷爷给我这一盏灯,是为了让我的心中有一盏指路的明灯,让光明永驻我的心中。

   黑暗中的灯不仅仅是一种方向,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有了他我不再害怕黑暗,使我克服恐惧和害怕。因为我坚信灯能够将我带到理想的彼岸,在那里我能够自由的前行。

    看!灯亮了······


11
    除 夕 

初二5班 陈琦


   冬夜的雨,引得枯树发抖,山头雪白。雨后,随着的是晶莹的雪花,雪花中散发着年的味道,而耳畔又响起主持人的声音,在那一个个节目中,我又想起了奶奶的汤圆。

   年幼的我每次都会回到老家陪奶奶过年。奶奶老了,加上重病缠身,行动自然不便。谁知,那年奶奶竟然在村口坐着,一根拐杖、一条围裙、一头白发······她坐在板石上,时不时捶捶背,脸上却洋溢着激动和期待。车跟前,奶奶缓缓走上车,我们围着奶奶,弹得不亦乐乎。

   老屋还是原来的模样,泥砌的墙,泥烧的砖,还有掉了红漆却贴着春联的木门。屋檐仍挂着几双老布鞋。中午时分,走进厨房,奶奶和长辈们正热火朝天地做饭,最令我感到满足的就是这一刻,往往一大桌的菜,就会在悄然无声下消失一半。压轴出场的是奶奶的红糖汤圆,奶奶的汤圆有半个手掌一样大,一个顶饱!还没下锅,奶奶就走到了那个静候着的木柜,那个木柜很旧,上面的锁换了又换。奶奶打开木柜,黄黄的草纸黄黄地铺在柜底,而她拿出了爷爷的照片,她笑了,接着拿了一罐甜酒,倒入了锅里。

一次热闹的年夜饭是奶奶最开心的时候。年夜饭,奶奶有说有笑,眼泪在她的脸颊里流淌。可以说那是比任何时候都热闹的,饭后,调皮的小孩在院坝里跑,而奶奶又坐在了木椅上。

戛然而止的电视声带我回到了现实,今年是冷清的,寂寞的。雪花停,思绪止。春晚后是一则广告:一个蹒跚的小孩端着那巴掌大的红糖汤圆,向奶奶走去······

 

sdfd


12
     对  联    

 初二8班  李雨桐

   

没有多么壮阔抒情的话,有的只是笔和墨,有的只是平平凡凡的话,家和万事兴的祝福。

老人闲来无事喜欢练上几笔,小孩子也来凑凑热闹,写的尽是歪七扭八的字。大年三十清晨,几声田畔传来的的犬吠,惊醒了梦中的人,这是新年的开始。在田坝中铺上一张张红纸,拿起笔,伴着雪花落下,一幅象征富贵、平安的对联,就在手起手落间诞生了。远处,乍一看,一片雪白中,有几片红,给这个世界平平添了几分色彩。

连同那炽红的太阳中,一切冰雪都在悄然融化,但那红红的对联是乎有着神一般的威力,这对联很红,红得让冰雪融化;这对联很暖,暖得堪比天上的太阳。大年三十过后,亲戚邻居串门,第一眼看的就是粘贴在门上的对联,这时那几个吉祥的字,让人看了就心旷神怡,走的时候还要多看几眼。家家户户对于对联都很喜爱,他们会互相攀比,比谁的字写得好,看那家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使得他们对对联有着更强烈的情感。

记得过年时,尤其是晚上,几个孩子喜欢围在门槛里,手里抱着一把糖,在门槛边吃得滋滋响,他们还会指着对联上的字,看谁认的多,这些平凡的生活,让人无一不羡慕。只是现在,家家户户都在超市买对联,这些对联上有精致的花纹,端庄的字体以至让人忘却了那最朴素的红纸黑字了。

其实在古代,也有着类似于对联的东西,叫匾。上面题着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木牌。这种在平凡人家少见,多是一些官府、状元、富贵人家的大门,还有一些大型的店铺,上面写的多是一些祝福的话,或是一衙门的名称。但是这两样东西都有着相同的特点:一是都挂在大门口象征着这个家的顔面,二是内容都有着祝福之意。有的商铺营业第一天,会请当地的书生题笔作词,挂上匾,希望有个好兆头。这些简单的民风民俗,从古流传到今天,不仅是一种艺术,而是一门手艺的传承。对联、对联,联结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

回到乡间,再去漫步,远远看到,一片雪白中有几片红。走近一看,上面写着———爆竹声声迎新春,阖家团圆万事兴。

若谷说

   优美的散文,细细读来,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让人感觉景在眼前,情沁心脾。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