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驿路的断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2-13 19:19:06



    

三天五一小长假,我们一行七人沿爱辉至吉林乌拉古驿路的前七站进行考察,并凭吊了这条古驿路上的四座著名古城,捡拾历史碎片,找寻远去文明。我们走过了瑷珲古城,兴安古城,墨尔根古城,平原古城,走过了老站、二站、三站、塔溪(四站),科洛(五站),嫩江(六站),伊拉哈(七站)。我们在喜悦之中一路走来,这是一次发现之旅,这是一次收获之旅,这是一次感动之旅,这是一次快乐之旅!

  








       走在这古城驿路上,就像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感受几百年来它们发展和变迁;走在这古城驿路上,仿佛沉浸在酸甜苦辣之中,许许多多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走在这古城驿路上,找寻着失去的印迹,倍感传承的责任重大。我们听着古城驿路诉说,诉说----

  

       古城驿路的沧桑


瑷珲至吉林乌拉的前7站驿路和古驿路上的四座古城,是历史给黑龙江流域的厚爱。它不像丝绸之路那样轰轰烈烈浩浩荡荡,也不像茶马古道那样险象环生,这里有着和它们一样的商业功能,但更多的是中华民族之间相互连接和交融的纽带和桥梁。




若我们把每一个古城当做一个点,用一个特殊的半径做一个圆,就能看出古城的特色。例如用民族当做半径,瑷珲古城就是满族人的家园。兴安古城是鄂伦春族人的家园,墨尔根古城是达斡尔族人的家园,平原古城是古室韦人的家园。要以特点为半径那瑷珲古城是多彩的古城,兴安古城是神秘的古城,墨尔根古城是厚重的古城,而平原古城则是遥远的古城了。有研究说瑷珲古城是满族的发祥地,虽然这个传说还没有被验证,但散落在古城驿路周围的黄旗营子、蓝旗、红旗营子等村屯名字告诉了我们,这里大片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勤劳勇敢的满族八旗子弟。兴安古城虽然现在只剩下一个石碑,但一点也不影响当年统领库玛尔、托河、阿里、多布库尔、毕拉尔五路鄂伦春族人的风采,耳边仿佛听见那震天动地操练之声。嫩江县现在的古迹遗存显示了墨尔根古城的厚重,这里是两条驿路的重地,也曾是黑龙江将军衙门的所在地,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征剿噶尔丹至中日甲午战争(公元1894),黑龙江八旗官兵经朱批谕旨征调达69次之多。特别是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风起云涌,清廷对黑龙江八旗的征调几乎无岁无之。在平原古城居住的室韦人该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室韦人以游牧、游猎为主,捕鱼和农业是重要的补充,主要的农作物是粟、麦、稷,他们会发酵酿酒,会养猪、养牛,他们捕打獐鹿,也用网捕鱼,这里就是嫩江先民生存的地方。

  





       古驿路的沧桑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的。瑷珲至吉林乌拉古驿路不同于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地方就是这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站上人。清初三藩叛乱平息后,据说是免死的吴三桂旧部被发配到这里充当站丁,是他们一代一代的坚守成就了古驿路,也正是这条古驿路成就了许多人物,留下了他们故事。这是----

  

      古城驿路的血脉

  

      很多人通过驿路来到了古城,也有很多人成长在古城,从驿路走向了世界,更有人在古城驿路上留下了他们的故事和传奇。







  瑷珲古城和墨尔根古城都曾是黑龙江将军衙门所在地,是驻守在这里的将军的舞台。康熙十三年(1674),清政府移吉林水师分驻瑷珲古城。康熙二十二年(1683),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以大木中实以土筑爱辉城,也称瑷珲旧城。康熙二十四年(1685),黑龙江将军驻地由江左岸迁往右岸,即今天的瑷珲城的位置,重新建筑城寨,名字仍为瑷珲,这就是现在的瑷珲古城。瑷珲城最初是黑龙江将军驻地,康熙二十九年(1690),黑龙江将军移驻墨尔根城,留下副都统驻守。后任姚福升、张寿增、徐希廉都为黑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发配边疆瑷珲的流人蔡毓荣和被他赏识的松江人何世澄到过这里,杨瑄父子到过这里,刘锡彤,窦尔敦也到过这里。他们为边疆的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许多流人得到古城驿路人的尊重。

  还有很多人成长在这片土地上,如瑷珲黑龙江十里长江上的十个将军,嫩江清代太子少保海全和傲拉氏都统,还有总站官崔枝藩、曹庆瑞等。

  




        还有李金镛、聂士成、宋小濂等明人志士先后由墨尔根经瑷珲北上漠河考察,记录了山川、形胜、驻防和风俗,分别写成了《北徼纪游》和《东游纪程》。

  古城驿路上还有在北大岭山下风翔付都统战死抗敌的身影,,也是从黑河古城誓师出发的,还有抗联战士击毙日本侵略军中将服部晓太郎的伏击,更有为保卫家乡打击土匪战死的英烈。

到现代,古城驿路更是人才倍出,他们在为国家做着奉献。古城驿路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快乐生活态度折射出大无畏气度,展现----

  

      古城驿路的色彩

   

      瑷珲至吉林乌拉古驿路上的村屯,很多都是外来人,历史最久远的那些人,他们自称是站上人,也叫站人。







       史料记载他们是吴三桂旧部被发配到这里充做站丁,规定他们不得离开驿站,不得读书,不得为官。而他们自己口口相传的是拨民,自称是小云南,,不论是何种原因,他们和吴三桂应该是有一定的渊源。

  科洛是瑷珲到嫩江最大的一站,也是站上人最多的一站,站丁久居站上,其氏族又是外地迁入,习俗、口音有别于当地土著居民,久而久之形成了站人文化。

  站上人语言就有特点,与大理白族的语言相似,也带有辽沈一带的侉味。站人的服饰也与云南少数民族的风格贴近,男人冬天穿青色棉袍,夏天穿白色小褂、青色裤子,有绑腿带,脚穿千层底布鞋。女人的服饰与中原女子的服饰没有什么区别。一般在春、秋两季穿青色的偏襟大褂,而夏天则穿半袖的淡青色汗衫,领口和袖口都镶有花纹,衣扣是手工编制的纽襻,脚穿绣花的千层底布鞋,冬天脚穿制作精美的步乌拉。

  各站都以几家大姓为主,如三站多为金、蔺二姓,塔溪为刘、王二姓,科洛为范、董二姓,墨尔根为崔姓,这其中范姓为大,族谱中有守广和长,芝玉喜德祥的排序,站上的老户一提姓什么就知道是家几站的。

  







       站上人在异常艰苦的生活中创造了特色的美食,利用当地的食材,美味实用。如滋油饼、马肉干、回头、小鱼疙瘩汤、削面等等,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滋油饼是把猪肥板油剁碎,加白糖作馅,用麦面烙成的馅饼,烙好后猪油渗到面外,甜酥嫩脆,入口奇香。当年北方奇寒,站丁为抵御寒冷,便做出了这些高热量而又制作方便的食物。小鱼疙瘩汤是把河里的柳根等小杂鱼或者是蛤蟆简单收拾一下,吊汤来煮面疙瘩,独特的美食令人难忘。

  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也给古城驿路带来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公路的改造升级远离或覆盖了古驿路,村屯的变化更大,已经没有了古站房的存在,留下的只有古驿路两边的山林河流,找寻----

  

       古城驿路的风景

  

       古城驿路承载了站上人的磨难,也给站上人带来快乐。

  古城驿路大都是和河流相伴而生。黑龙江边的瑷珲古城,塔溪河从兴安古城边流过,嫩江边的墨尔根古城,老莱河边的平原古城,坤河两边上的头站和老站,额雨尔河边的二站,库木尔河边的三站,塔溪河边的塔溪(四站),科洛河边的科洛(五站),墨尔根河边的嫩江(六站)等等,四城七驿以大岭为分水岭,散落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大流域上,大岭以东水往东、南流往黑龙江;而大岭以西的河流出现了少有向西流淌,或向南汇入嫩江流域。









  这里还有科洛火山群,科洛火山属小兴安岭西段余脉,东南60公里为五大连池火山群。多次喷发后形成23座火山锥和约350平方公里的玄武岩台地。火山锥体附近有火山灰、火山浮石、火山弹和熔岩台地。科洛火山区内物种丰富,生长着植物近百种,其中,五味子、山木耳、山核桃、山葡萄、桦树蘑为最有名,有贝母、党参、黄芪、龙胆草等中药材,有黄菠萝树、椴树、核桃树等珍贵树种,有狍子、野鸡、雪兔、蛇等珍惜野生动物种。

  肥沃的土地给这里带来生活上的富足,古城驿路两侧成为黑龙江省的大粮仓,嫩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豆之乡。被称为大地之肺的森林覆盖守卫着这片土地,被称为大地之肾的湿地养护着这片土地,蓝蓝的天,青青的水,让这美丽永留人间。

  短暂的三天考察匆匆而过,我们被厚重的古城驿路文化深深感动,许多资料上没有记载的新发现也让大家振奋,大家都为家乡的文明而骄傲。同时,原有的古城驿路上的传统建筑和独有的站人、满达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风、习俗、语言正在逐渐消失,大家感受到抢救保护已迫在眉睫,如何全社会一起来抢救、挖掘、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这是----

  

       古城驿路的呼声

  

       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使古驿路或远离或覆盖,新农村建设使古老的房屋越来越少,如何抢救、挖掘、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的问题。

  重视是做好保护的前提。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希望,很多地方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像瑷珲镇提出了瑷珲古城建设的战略构想,恢复了瑷珲上元节,建设瑷珲海关文化园区;嫩江县也在积极筹备建县100周年庆祝活动和开展古驿站的申遗活动,特别是古城驿路经过的乡镇,都不同程度重视起来。

 




       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古城驿路的保护要做成项目。这次我们吃到了马肉干,吃到了滋油饼、小鱼疙瘩汤,但还有好多的站上菜没有吃到,向回头、削面等等。如果能有一个这样的饭店,这是丰富的饮食文化就能够传承下来。古驿路也是如此,建成一个博物馆或开设一段驿站旅游,穿上古代的服装,骑上一匹快马,体验一次快马加鞭,仿佛回到远古的时空,不失一种乐趣。

  进行文艺创作。站上人的生活是艰苦的,也一定是精彩的,他们有自己的方言,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领军的人物,深入的挖掘整理,通过小说、电影、电视剧,讴歌站上人的时代精神。

  厚重的古城,丰满的驿路。我们还会再来,会和你一起写下崭新的篇章。

 


         后记:这是黑河市历史研究会主席东龙大哥2013年古城驿路行旧作,五载光阴过去,今天读来情怀依旧,祝驿站文化研究有越来越多成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