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北京甜食,您都吃过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2-19 05:05:23

咱老北京人一张嘴,

能说会道更会吃。

在北京,吃就是门儿学问,

会吃的北京人才是最地道的北京人。



有多会吃?

有多爱吃?

今天咱们就单独谈谈老北京的甜食!

看您吃过几个!

1
驴打滚

驴打滚可以说是北京小吃的代表了,据说驴打滚是因为西太后而出名的。

当年老佛爷特别喜欢品尝各种美食,可是她吃腻了宫中的美食,想来点新鲜的。御膳房的大厨们绞尽脑汁做出了米粉红豆沙,在拿给太后前,不小心被一个叫小驴儿的小太监碰到了黄豆面,把大厨吓坏了。由于时间关系,根本来不及做第二份,迫不得已给太后端去品尝,没想到,太后品后赞不绝口,忙问这道甜点的名字,大厨想到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便答:驴打滚。于是,一道名为驴打滚的宫廷美食出世了。



刚做好的驴打滚外层沾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嫩甜,别具风味。初尝,一股香甜之味刺激着味蕾,令人口舌生津。细品,更是甜而不腻,淡淡清甜入口,让人欲罢不能。

1
芸豆卷

芸豆卷是老北京的传统名点,后来流传进宫。传说慈禧太后听见宫外有小贩叫卖,便召进宫内品尝,谁知竟如此美味,便命御膳房专门制作,芸豆卷自此成为慈禧太后的御前糕点。



芸豆是一种很家常的豆类,蒸熟后一捏变成粉,然而却不容易成型,得花好几个小时揉成光滑的面团。面团擀开抹上豆沙和白糖,最后卷成如意的形状。



芸豆卷吃到嘴里不干不腻,像一片云从舌尖儿经过,带着豆沙的香甜做点缀,过后想念。这道甜品适合大众人群,尤其是心脏病、高血脂等。

1
豌豆黄

豌豆黄可以说是芸豆卷的姐妹甜品,同芸豆卷一同传入清宫。春夏之际正是吃豌豆黄的季节。虽然其原料只有两种:黄豆和白糖,做出的成品却极受大众欢迎,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爽可口。



豌豆黄传入清宫后变得精致起来,在原料上,做法上都是再加工,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块,装在精致的盒子里,有时还点缀以金糕,红黄相间,十分喜人。


1
薄脆

过去老北京城还有一种甜品叫薄脆,比油饼薄,很脆,长方形,可以直接拿起来吃,也可以夹烧饼里吃。这种吃食从唐朝就有,以前宫廷菜里也出现过。由于又薄又脆的特点,所以在唐朝时它还有个名字叫“见风消”,意思就是薄脆很怕风,一刮风就没了。


(后来加芝麻的薄脆)


可惜这种小吃太难寻觅了,小早唯一知道一家在西直门外。不过咱大北京的能人肯定不少,全靠大家自己探寻了,找的到就是一份口福。

1
勒特条

这应该是最老的满洲点心了,然而做法却不难,奶油和上面粉,再放上糖,和好后切成条用牛油炸。这是从前满洲外出打猎吃的点心,抵饿也非常耐放。



清朝覆灭后,满洲贵族坐吃山空,,然而汉人很少吃,这种甜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消失了。

1
蜜贡

蜜贡虽然也是一种传统甜点,但蜜贡听起来地位要高很多,因为这东西一般是上供用的。每到过年,供灶王、供神佛、供祖宗,都要蜜贡。



蜜贡是用油糖面做成,吃到嘴里,十分松软酥脆,而且还不粘牙,这要求的技术就比较高了。每条蜜贡条上都得有过沟和细红丝,这才算是蜜贡。

1
糖葫芦

糖葫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宋朝,御医为治贵妃“食欲不振”之病特开此方。后来流传到民间。最早制售糖葫芦的要数“不老泉”“九龙斋”“信远斋”等几个老字号。清朝文人纪晓岚对“不老泉”的糖葫芦非常赞赏,还写过“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从不老泉”的诗句, 自嘲自己的学问赶不上“不老泉”糖葫芦制作的精美。


流传至今日,糖葫芦的材料已不局限于山里红,还有荸荠、山药、橘子、草莓等,还会加入豆沙、芝麻等馅儿。“葫芦…刚蘸的呀”,听这声吆喝,就是北京味道!

1
果脯蜜饯

看到这儿相信大家也发现了,咱们北京的传统甜品大多来自宫廷秘方,这果脯蜜饯也是出自宫廷。由鲜果加工精致做成,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润滑,甜而不腻,又不失原本的水果香甜。



最初的蜜饯是宫廷御厨为保证皇帝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的水果,将当季水果泡在蜂蜜里,好让皇帝随时食用。后来这种方法传入了民间,才让京城内有了专门生产果脯的作坊。

1
萨其马

萨其马是典型的满洲点心,也是京式著名的四季糕点之一。当年清朝三陵,萨其马便是重要的祭祀祭品,也是皇家重要的点心之一。



王世襄先生也表达了他由衷的喜爱:“当年我最爱吃的萨其马用奶油和面制成。奶油产自内蒙古……过去瑞芳斋主要供应京华的官宦士绅,就备有一般和奶油两种萨其马....开设在北新桥的泰华斋,,所以萨其马的奶油味格外浓。地安门的桂英斋....较多保留了宫廷点心房的传统,各家自具特色。唯萨其马柔软香甜,入口即化则是一致的,因为这是最起码的标准。”

1
槽子糕

槽子糕也蛋糕,也是满洲点心,是一种传统的中式老蛋糕,用槽子烤出来的。再往前细究,“勺子糕”则是槽子糕的前身,最早是用铁勺子烤制,像宫廷御膳单里就有勺子糕。大致民国的时候演变成的槽子糕。由于里面有鸡蛋,所以除了缸炉,槽子糕原来也经常用来送产妇。


网友自制槽子糕


“北平有一种专卖旧式点心的像兰英斋、毓华斋这样的铺面,据说是久历沧桑,由元而明清,几代相沿、惨淡经营遗留下来的,足证早在元朝就有鸡蛋糕了。不过当时不蛋糕而叫‘槽子糕’,因为最初是打匀了的鸡蛋,倒在长方形木槽里蒸,等到蒸熟再切条分块。最早本是皇家郊天祈福祭祀用品,到了后来做成桃形、万胜形、银锭形,放上青丝红丝染色百果,就变成问名纳彩的聘礼了。”

——唐鲁孙 《鸡蛋糕越来越美》

1
果子干

果子干原本是民间小吃,传入宫廷后来了个华丽变身:选用山东耿县的上好柿饼儿,西山的大红杏儿、台湾的冰糖、杭州的桂花、白洋淀的果藕,再用玉泉山的泉水冲调,最终成为一碗果子干,看这架势,就透着皇室范儿。



早年间,走街串巷的小贩,手持两只铜冰盏,上下颠动,敲出有节奏的响声,十分引人关注。过去称这些小贩是“打冰盏儿”的。所出售的果子干口味也特别好,酸甜适口,又爽脆,又滑腻,是老北京人夏季非常喜爱的小吃。

1
蜂糕

蜂糕是一种满汉全有的点心,属于发面,里面没有奶和奶油,就是发面加糖,里面会放果料,果料多了就叫八宝蜂糕。原来平常家里吃饭时也会有,介于主食和点心之间。



梁秋实在《雅舍谈吃》中写道:“蜂糕也是北平特产,分黄白两种,味道是一样的。是用糯米粉调制而成,呈微细蜂窝状,故名。质极松软,微粘,与甜面包大异其趣。内羼少许核桃仁,外裹以薄薄的豆腐皮以防粘着蒸器。蒸热再吃尤妙,最宜病后。”

1
缸炉

缸炉则属于物美价廉的老百姓点心。虽然是用各种饽饽碎渣加水揉和再烤出来的粗点心,但梁实秋也“一向喜欢吃”。按梁老的说法,这种点心“是圆饼子,,边微薄,无馅,上面常撒上几许桂花,故称桂花缸捞(作者注:按王希富先生的说法,标准写法应为‘缸炉’)。此物松软合度,味道颇佳。”

1
藤萝饼

这可是只有在春尾夏初藤萝花盛开的时候才能吃到的。唐鲁孙到台湾后,心里一直惦记着藤萝饼,还在文中写道:“北平在春尾夏初白丁香紫藤花都灿烂盈枝、狂蜂闹蕊的时候,饽饽铺的藤萝饼就上市了。要说好吃,藤萝饼跟翻毛月饼的做法一样,不过是把枣泥豆沙换成藤萝花,吃的时候带点儿淡淡的花香,平常净吃枣泥豆沙换换口味似乎滋味一新。还有一种是把藤萝花摘下来洗干净只留花瓣,用白糖、松子、小脂油丁拌匀,用发好的面粉像千层糕似的一层馅,一层面,叠起来蒸,蒸好切块来吃。藤萝香松子香,糅合到一块儿,那真是冷香饶舌满口沁心,太好吃了。”



老北京点心经历变迁,如今保留下来的却没有多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每况愈下,记得当年相声大师侯宝林有段相声特别流行:汽车把桃酥压进了沥青马路,用棍子去撬,没有撬动,棍子却折了。幸亏也买了中果条,用它一撬,桃酥出来了。虽然略显夸张,却是对老北京点心的一个讽刺。

想吃老北京点心,小早就在这给大家推荐几个吧!

富华斋饽饽铺



富华斋是宫廷御膳传人王希富老先生所开,这不是一家老字号,却是一家申请了非遗的点心铺。主要经营皇室宫廷点心,用料和做法都十分讲究,造型精致、口感细腻。


1

     

芸豆卷,红果芝麻馅儿,加了桂花糖,味道更清新。


2

     

宫廷玫瑰饼,用的玫瑰是每年5、6月份新鲜玫瑰腌制


其他推荐:玫瑰豆蓉酥、豌豆糕、三清茶、五毒饼、玫瑰烧饼

地址:新街口街道护国寺街85号护国新天地一层临街

人均:56元

百年义利



真正的老字号,开了一百多年,货架还是老式的模样,店员也是上了年纪的阿姨,这里有好几代北京人的记忆。


1

     

麻酱威化,咱北京孩子一直忘不了的味道


2

     

果子面包,面包里加果脯,还是原来的味道。


中关村茶点



据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特批了这家国营点心店,、钱三强这些老学者都是这里的常客。

1

     

苹果派,核桃打底,馅料很足,有点甜


2

     

奶油卷,奶油是动物黄油做的,外皮带着糖粒


其他推荐:松花蛋糕、起子饼、马蹄酥、椰蓉糕

地址:

人均:57元



其实除了以上几种,

咱们大北京还有好多好多甜品,

比如奶饽饽、三不沾、杏仁豆腐、

酸梅汤、糖炒栗子、奶油炸糕....

您都吃过哪些好吃的甜点呢?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