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润余生 ——2018年母亲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10 19:05:38

点击蓝字遇到关注每天领受天上神粮

  听

 


母爱润余生

 ——2018年母亲节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2018年的母亲节是2018年5月13日。 


母亲节的临近,让我内心又开始升起微微的郁闷和痛楚,父母的离开完全改变了我对自己和人生的感受。母亲安息主怀已经四年多了,然而,她对我的影响,陪伴和教导一直滋润我走过每一天。每一位母亲都是天主派遣来的天使,以超出常人的毫无条件的大爱陪伴、呵护我们从生命的开始,到日渐成长,成熟。

母亲对我们的爱岂止不胜枚举,母爱就是天父爱我们的具体临在。母亲的一言一行都是爱的滋润,母亲的一举一动都是爱的陪伴。母亲已经完成了她在世界的使命,在天堂上,她和所有的家人继续为我们祈祷,以天父的爱每天爱护我们。回味母爱,就是再次进入爱中享受母爱的临在,传递母爱的温暖。

 

1、母亲影响我的信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母亲在信仰上对我们的教育。从记事起,我就记得每天母亲会带着全家人一起祈祷,早上念早课经,中午吃饭前念三钟经和饭前经,晚上念晚课经。母亲虽然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她却能背诵很多经文,这一切都是她小时候从外公外婆等长辈们那里学来的。我们兄弟姊妹也在每天跟随母亲祈祷中学会了不少基本的经文。记得我们家第一本经本是三姨夫手抄而送给我们的。在和母亲的祈祷中,信仰的意识开始在我们的生命中发芽成长。

改革开放后,,开始在有些房子比较大的教友家里做弥撒。有一个主日天早上,天还很黑,母亲就先叫我起来,拿着一块母亲手工织的床单,和她先去神父将要做弥撒的教友家里。我们到的早,还没有多少教友来。母亲将床单在祭台旁边的地上铺开,告诉我跪在上面,然后,她回去叫家里的其他弟弟妹妹们。床单的大小足够我们一家人都跪下参与弥撒。由于地方有限,随着教友们不断地来到,很多人找不到跪下的地方了,开始有人跪在我家的床单上。我那时太“小心眼”,看到有人要跪在我们的床单上,我就将床单拉回来一点,不让他们跪在我们家的床单上。随着教友们不断地来到,我们家的床单也被我收缩的越来越小!这时,母亲带着家人来了,却发现我们的床单不够一家人跪下。

母亲有点生气地问我:“怎么回事?”

我理直气壮地说:“他们都想跪在我们的床单上!”

看到我们人多,周围的教友互相挤挤,让出了空间,我们在拥挤中参加了主日拉丁文弥撒。

弥撒后,回到家里,母亲告诉我:“你让别人跪在我们的床单上,怕什么?”

我有些委屈地说:“她们跪了我们的床单,我们的地方就不够了!”

母亲摸着我的头说:“如果教友们跪在我们的床单上,至少我们来了,可以请她们让一让。你把床单收缩的那么小,我们都没有地方了!要学会大方一点。”

母亲不仅培育我们祈祷的习惯,也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经历和母亲的话一直在提醒我学习和人分享,大方做人。

2、母爱在生活中

最幸福的时刻是在艰难的日子里和家人一起享受母亲做的甘美的食物。由于父母平日都要在田地里干很繁重的农活,只有下雨天,我们才能一家人享受美味可口的饭菜。随着现在人的各种疾病不断出现,很多人都不敢吃油,不敢吃肉了,反而选择吃粗粮和杂粮,如,玉米和红薯叶子等。玉米、红薯和各种粗粮可是我们小时候的家常便饭,红薯叶子几乎没有人吃。下雨天一家人聚在一起,母亲开始做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如,玉米饼、油饼、韭菜盒子、饺子、搅团鱼、煎饼等等。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油饼。在和好摊开的面上,母亲先绕着面滴一圈油,然后再用手抹开,上面放点葱花,撒一点小芝麻。之后,将面卷起来,切成小块,压成饼,蒸出来就是香喷喷的油饼。那时一家人一年才有一到两斤油。能吃一次油饼真是莫大的福气。玉米饼也不是用白糖或者红糖做的,而是用糖精化成水后,拌和在玉米面里,或蒸或烙。如果不限制,一顿能吃十几个。做好饭后,母亲和邻里总是互相分享。听着外面的雨声、品味着母亲做的美食,和家人一起聊天,那是多么幸福啊!

以后长大了,虽然吃过各地的不同特色的食物,然而,最有滋味,最好吃,最能令人满足的,还是母亲做的饭。由于家里有妹妹帮手母亲,我只是帮忙烧火或打杂,可惜没有机会学习做饭。现在每每想到母亲曾经做过的很多好吃的饭,只能在回味中咽咽口水。

3、有福陪伴母亲最后的日子

非常有福气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了她两个月左右。母亲查出肺癌晚期后,弟弟妹妹们全力帮助治疗,然而,面对日子不多的母亲,我们只能接受现实,尽力陪伴。我和弟弟妹妹们白天晚上轮流陪伴母亲。感谢天主,母亲虽然经历了肺癌,但自始至终没有疼痛难忍!母亲一直在祈祷中面对病苦。在难受时,她要我们和她一起颂念慈悲串经。与其说是我陪伴母亲,更好说是母亲陪伴我。在母亲的病床边,听到母亲谈论我们小时候的故事,谈论家人亲友们,谈论村中生病的其他教友们,谈论她和其她教友们一起去邻村传福音的经历,谈论小辈们的努力……是我最幸福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享受母亲的慈爱,聆听母亲的细语……

回想在过去母亲健康的日子里,我总是想着“等以后有机会了再好好孝敬父母”,甚至以“神圣的理由”而忽视了基本的孝敬责任!忽视了孝敬父母的责任,任何伟大的事业,任何以神圣为借口的理由都会在后悔的眼泪中流淌而下,茫然若失

父母不在了,“家”就成了“家乡”。既是回去,也没有“家”的感觉了。父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家,无论住怎么样的房子,无论吃什么样的饭菜,因为心能在父母身边得到安稳。父母不在了,好像一下子感觉没有依靠了,本来还一直感觉自己还很小---在父母面前我们总是小孩子,现在感觉一下了“老了”。父母不在了,也一下子感到人生很短!许多事我们希望以后再做的,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了”!父母不在了,现在轮到我们了,轮到我们选择过负责人的生活。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父母在我们身上继续他们爱家人,爱朋友,爱万物的具体临在。

母亲快要临终时,我问母亲:“妈,你有啥话想给孩子们说?”

母亲很清醒地告诉我们:“没有啥特别的话,做好教友就行了!”

“做好教友”是我们做人的标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不仅有天主圣三以爱在注视着我们,有圣人圣女们在祈祷中支持着我们,更有已经回到天堂的父母们以更大的慈爱在陪伴着我们。每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各种企图和冠冕堂皇的理由,将要做出错误的选择时,想到父母的爱,想到父母的教诲,想到他们可能会因为我的错误选择而蒙羞时,抬头仰望高天,在祈祷中决定,继续“做好教友”!

在母亲安息主怀三年后,按照习惯,我们给父母在坟前立了石碑,以示纪念和感恩。石碑的两边是含有父母名字的对联:“音传扬代代仰实践人人”。父母的碑文也提醒我们后代子孙记得他们的信仰模范和教导:做好教友

父母们在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岁月中已经度过了,他们坚持了信仰,抚养了孩子们,内心充满了平安。跟随父母,师法他们信仰的榜样,我们一定可以过一个“沐主恩顶天立地做人,尽人事韬光养晦归真”的生活。在我们完成了现世的使命后,登上返程的列车,父母一定充满喜乐地在天堂车站等着我们。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